田曉菲
1971年生,齣生於哈爾濱,在天津長大。她13歲從天津13中學直接升入北京大學西語係讀英美文學專業,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1998年6月,田曉菲從哈佛畢業,並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教授。
在中國曆史上,有兩個時期因各自不同的原因而發生與外部世界(異域)的頻繁遭遇,進而相互影響並導緻劇烈的文化轉型。第一個時期是南北朝,因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興盛而導緻對中亞、南亞、東南亞的“發現”,求道的僧人如法顯等等遠行印度求法,居外十四年,途徑三十餘國,歸國後除帶迴經文外,還有記錄個人經曆的遊記《佛國記》傳世;而當時還被北方高門顯貴視為化外蠻夷之地的長江之南,隨著東晉被迫南渡後精英士大夫的重新“觀看”,變成瞭陌生又新鮮的“風景”,王羲之等的“蘭亭雅集”和謝靈運的山水詩應運而生。
另一個時期是19世紀的晚清,西方的船堅炮利帶來瞭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西學東漸,也讓國人對走齣國門、走嚮世界生齣無窮的遐想和行動,進而開啓瞭一個世紀轟轟烈烈的文化轉型和社會巨變,這是我們更為熟悉的。
發表於2024-11-22
神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是一本關於想象和行旅(不得不佩服田曉菲措辭的熟稔,不愧是以少年詩人成名的天纔少女;她用“神遊”一詞作齣瞭極其精到的概括)的書。當我們在談論旅行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以體驗而言,有新鮮、刺激,也有熟悉、日常;以經曆而言,有獵奇、驚險,兼之恐懼,也有參閤、比較,...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想象和行旅(不得不佩服田曉菲措辭的熟稔,不愧是以少年詩人成名的天纔少女;她用“神遊”一詞作齣瞭極其精到的概括)的書。當我們在談論旅行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以體驗而言,有新鮮、刺激,也有熟悉、日常;以經曆而言,有獵奇、驚險,兼之恐懼,也有參閤、比較,...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想象和行旅(不得不佩服田曉菲措辭的熟稔,不愧是以少年詩人成名的天纔少女;她用“神遊”一詞作齣瞭極其精到的概括)的書。當我們在談論旅行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以體驗而言,有新鮮、刺激,也有熟悉、日常;以經曆而言,有獵奇、驚險,兼之恐懼,也有參閤、比較,...
評分今天又讀瞭一遍田曉菲的《神遊》,還是覺得談論這一段的文學,她寫得比較好。前三章是討論六朝的,第一章是東晉時代的整體,第二章講瞭一點王羲之,主體是法顯行記,第三章是謝靈運。核心的關注點是作傢感受事物的方式。這個點在《烽火與流星》的第四、第五兩章已經發展齣來,...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想象和行旅(不得不佩服田曉菲措辭的熟稔,不愧是以少年詩人成名的天纔少女;她用“神遊”一詞作齣瞭極其精到的概括)的書。當我們在談論旅行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以體驗而言,有新鮮、刺激,也有熟悉、日常;以經曆而言,有獵奇、驚險,兼之恐懼,也有參閤、比較,...
圖書標籤: 田曉菲 魏晉南北朝 海外漢學 文學 海外中國研究 文學研究 曆史 文學史
文本細讀的魅力......
評分東晉時代的觀想一麵重視主觀想象、依賴心眼而非肉眼,一麵認為真理必須經由具體可感的物質媒介(文字、畫作)進行呈現;中古時期的異域之旅依循今/古和天堂/地獄模式,前者見諸徵行賦和徵行記,後者在抵達極樂世界後又被喚起思歸的情緒,永久地延宕瞭修行的完滿;謝靈運的詩歌之所以被稱為煉獄的詩,此處的煉獄實指具有過渡性的中間地帶;晚清時期對西方的觀看修辭模式分為功利型和好奇型,寫作模式既是天堂/地獄模式的餘緒,又反映齣對建立在差異和隔離(種族、階級、性彆)基礎之上的象徵性秩序的迫切需要,以期維係清晰的自我定義;彼時的詩歌附注並非舊體詩歌難以準確地傳遞現代經驗的錶徵,而詩歌相對於文,具有能將本來毫無關聯的事務並置、整飭並使陌生的世界熟稔化,親切可感的優勢,但也有著抹平文化差異的危險。分析黃遵憲的《小女》還行。
評分John Berger之「Ways of Seeing」的中國古典文本演繹,正如第五章論述一樣,並置產生的鬆散的聯繫,未必能指嚮論題的解決,但是問題意識非常讚,在書寫異域時,有沒有可能跳齣那些已有的修辭套路和主題陳規?快點主動走齣去吧。#壹陸讀#046
評分隔行如隔山,一邊讀一邊劃,疑問還挺多的,之後再找其他資料來讀。看框架應該是個很宏大的敘述,所以材料的選用其實有點不懂為什麼是這一段而非那一段。話說迴來文史研究其實也是需要提供數據來支撐論點的吧。
評分學姐總愛循環論證
神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