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英国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192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44至1946年在英国军队服役。退役后入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代后期,伯格以画家身份开始其个人生涯,于伦敦多个画廊举办展览。1948年至1955年,他以教授绘画为业,并为伦敦著名杂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为英国颇具争议性的艺术批评家。1972年,他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BBC播出,同时出版配套的图文册,遂成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小说《G》为他赢得了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08年,伯格凭借小说 From A to X 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发表于2024-12-27
约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夜里,读到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约定》(黄华桥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其中一篇标题为“每当我们说再见”。作者引用了电影家费里尼的一个自问自答。这段话,很有意义,所以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因为它形象地回答了关于艺术及艺术家身份的问题。 ...
评分人们在很少的时候能看到自己,不过没有人天生是不对这个世界好奇的。这些好奇不发生在行色匆匆,如果你看到太多的人反而会分散掉感受,走马观花会很轻松。当然,踱步思索的人不属于嘈杂的人群。真正的好奇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别人的命运是一扇窗子,窗子外的风景或者旖旎或者壮...
评分“我无法告诉你艺术何为,或者艺术怎样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我知道,很多时候,艺术审判那审判之人,为无辜之人申冤,向未来展示过去的苦难,因此它永远不会被人遗忘。我还知道,有权势者害怕艺术-----只要做到这一点,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艺术------而且,在民众中间,这些艺术有时...
评分 评分夜里,读到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约定》(黄华桥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其中一篇标题为“每当我们说再见”。作者引用了电影家费里尼的一个自问自答。这段话,很有意义,所以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因为它形象地回答了关于艺术及艺术家身份的问题。 ...
图书标签: 约翰·伯格 艺术 随笔 英国 英国文学 文学 理想国 评论
我去过很多地方。我活过一些年头。现在,我把那些关于信守约定的故事,编述一集。每段叙述都从一幅图像开始,这些图像唤起了对相会之地的回忆。有些地方可能难以在地图上找到,另外一些或许可以。当然,所有这些地方,都曾为其他旅行者探访过。我希望,读者也会情不自禁地说:我以前来过这里……
——约翰·伯格
本书的每篇文章以一张图片引导,在这些文章中,约翰•伯格不仅分析图像本身,更重要的是,他深入观看背后的思考与读者在时空全域的探究相遇,从而文字的如晤变成如约而至的照面。通过这些视角独到的文章,我们得以全面领略约翰•伯格为我们所呈现的世界,进而有可能去探索波洛克和透纳作品中的主题,去穷尽巴黎的神奇,去思考人性的多种可能。这样的相会是多方面的:介于艺术与批评、艺术家与主题、煊赫与无名。而本书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回忆与经验相会的契机。
很喜欢读艺术评介,私以为形容感受很难,但伯格比喻都精妙,觉得不隔。批评主观却敏锐亲近,似淡实浓,举重若轻。这也得于本集不说理论,而是更多走向艺术人生乃至社会。于是我也做了个很有趣的试验,先自己看他提到的作品,写下第一体验,读文章后复看作品,写下更多。后一步是享受,前一步却必不可少
评分很喜欢读艺术评介,私以为形容感受很难,但伯格比喻都精妙,觉得不隔。批评主观却敏锐亲近,似淡实浓,举重若轻。这也得于本集不说理论,而是更多走向艺术人生乃至社会。于是我也做了个很有趣的试验,先自己看他提到的作品,写下第一体验,读文章后复看作品,写下更多。后一步是享受,前一步却必不可少
评分好的藝術批評絕對是主觀的,敏銳,並且感同身受,和他筆下的藝術作品一起成長。他不是為了去審視它,而是去理解它,如同從冰凍的河流去捕捉那些深沉的情緒。當然,作品也會偷偷地看他。
评分传播学生和艺术生必读
评分这本翻译的不如其他本好,不过还是有伯格一贯的好文笔。不是每一部分都很明白。
约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