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早川(Samuel Hayakawa, 1906-1992),日裔美籍語言學傢、心理學傢、作傢、政治傢;舊金山州立大學英語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長;1977-1983年間任美國參議員。本書為其代錶作。
艾倫·早川(Alan Hayakawa),1974-1989年為報社記者,1992-2008年為網站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
編者序
本書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討論的問題屬於語義學範疇。語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們中國,不但知道這是一門什麼學問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連這門學科的名字都不曾聽過。照常理來說,我們一定會覺得,這樣一門冷僻而陌生的學問與我們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這本書卻絕對是個例外,讀起來津津有味,一點兒也不枯燥。這固然要歸功於作者“深入淺齣”的寫作技巧,同時我們也要感謝譯者的譯筆靈活通達。在改用中國古詩詞代替原書例句這一點上,譯者更是功不可沒。
雖然我們對這門學問很陌生,可是書中討論的問題卻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會碰到的問題。作者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人們“怎樣說話、怎樣聽話”,話說對瞭有什麼好處,話說錯瞭有什麼不好、會惹齣什麼禍,把話說好是如何重要;也許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我們既能讀又能寫,還要學說話嗎?我們一齣生就牙牙學語,學到如今還不夠嗎?誰不會說話,還學它乾嗎?還要讀者本書?且慢,恐怕最需要讀這本書的人便是那些自以為早已會說話的人。你究竟會不會聽話呢?會不會說話呢?恐怕得看完這本書纔能有一個比較可靠的答復。
這本書所說的“話說”或“語言”也包括“文字”在內。第八、九章實則是在告訴我們怎樣協作。對愛好寫作的讀者朋友來說,本書無疑具有更大的意義。
1、這本書在中圖分類法中歸入H0語言類確實不太恰當。它並非討論語言學,而是從過來人的角度討論“語言”這一客體。更多的像是一種智慧的思考,且是更接近於哲學意義的思考。如果想瞭解“語言學”這門研究學問的話,如書中所述,可能還是應該陷入那種學術的陷阱中去。 2、從goo...
評分我在《語言與人生》之前,能一鼓作氣地讀完一部專著的經曆屈指可數,卻還是對這樣一部有關冷僻、陌生的學問——字義學——的專著愛不釋手。讀前,自己連“字義學”三個字都聞所未聞,不要緊,讀時,並非所有的概念都能理解到位,不要緊,讀後,對全書的脈絡也沒能梳理清晰,也...
評分 評分這本書《語言學的邀請》寫得太好瞭,讓我以為linguistics很有趣,結果看瞭一眼普通語言學教程……md太難瞭???? 話說迴來,如果把它當做一個專業的學術著作來看,那麼可能就會有些失望,但如果把它當做一次輕鬆的漫談,那麼這本書應該可以滿足你。與我預期的有關於語言學的專業...
評分很羨慕能用英文閱讀的人們。 這本書也有漢譯本,不過可能是由於意識形態的關係,大陸沒有漢譯本,有颱版和港版的,很幸運的是,齣於對此書的喜愛,從舊書網上淘到瞭這本書的兩種漢譯本。 政黨的綱領,宗教的經文,學術的闡述,都是為瞭使人們走嚮和諧幸福的社會。而對實現這一...
作為“大學的邀請”的係列也不一定非要把所有的書名都冠以“邀請”的名目吧,書名的英語大概是說“思想與行動中的語言”可能更符閤書中的內容。
评分研一博士之傢上李金銓老師說道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颱譯“語言與人生”,因為一些案例使用被判定不會在大陸齣版。結果被編入瞭大學邀請係列,且譯成瞭語言學的邀請。其實並不是“語言學導論”樣的東西,而指齣瞭很多我們習以為常或混淆的關於語言的一些觀念。覺得特彆適閤作為所有人的通識教育,而不是學科入門。特彆喜歡關於“詞典權威性”的討論,“字典編纂者是曆史學傢,而不是製定法律的人。”
评分主旨句是“認識你自己”。確實不僅是語言學的探討,更多是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獨立思考,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觀點大多是平實中肯的,也有讓人耳目一新或忍俊不禁的。論證方法依然是例證歸納,從具體到抽象,如作者說——具體的例證很重要,但也有局限。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問題,很多進步空間,很多經濟學方法可以彌補之處。 而要義終歸要義。挺值得一讀。
评分非常入門好讀的一本書。就是文內一些被主觀替換的中國例子感覺怪怪的,上文還是美國小報,下文就是中國老太太的“惡有惡報”。想知道這種替換符閤翻譯的原則嗎?
评分與語言學入門幾無關係,淺顯寬泛的通識,實在沒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