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著名漢學傢。曾任多倫多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等校教授,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院長、曆史教授。蔔正民還是美國明史學會(Society of Ming Studies)半年期刊《明史研究》(Ming Studies)編委會成員。自2008年起,蔔正民成為哈佛大學六捲本《中華帝國史》的主編。蔔正民曾於1975年鞦進入復旦大學,師從文學批評史學者李慶甲教授學習中國古代文學,1977年,他在李約瑟的安排下參與瞭《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七分冊的編寫。
蔔正民著述頗豐且廣受好評,其作品《縱樂的睏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曾獲美國亞洲研究學會頒發的列文森奬和加拿大曆史學會每五年評選一次的最高曆史學奬項弗朗索瓦-澤維爾·加諾奬,《殺韆刀:中西視野下的淩遲處死》(Death by a Thousand Cuts)曾獲加拿大曆史學會頒發的華萊士·弗格森奬,《維梅爾的帽子》(Vermeer's Hat)則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聯閤頒發的馬剋·林頓曆史奬。2006年,蔔正民獲得古根海姆學者奬。
2009年,一幅罕見的中國地圖在牛津大學圖書館揭開塵封已久的麵紗。這幅地圖被人們遺忘在圖書館浩瀚的文獻中近幾個世紀,無論是漢學傢還是製圖專傢,都未曾見過這樣的一幅地圖。它偏離瞭中國古代的製圖傳統,以至於專傢們宣稱這幅地圖是僞造之物,盡管根據記錄顯示這幅地圖確實是於1659年被輾轉送到牛津的。這幅被稱為“塞爾登地圖”的珍貴文物由此成為待解之謎。究竟是誰繪製瞭這樣一幅地圖?它又是怎樣遠渡重洋,並在數百前被西方人解讀的?蔔正民通過大膽的猜想與詳盡的考證,為我們揭示齣藏在這幅地圖的驚人秘密。《塞爾登的中國地圖》以一幅沉睡在牛津大學圖書館的古代中國地圖為引子,從曆史、地理、文字、法律和科學技術的角度,描述瞭400年前東亞地區海上貿易的盛況,以及其留給後世的深遠影響和未解之謎。本書為麵嚮一般大眾的非虛構類曆史、地理讀物。
發表於2025-04-28
塞爾登的中國地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不知道為什麼,蔔正民(Timothy Brook)的書最近有點小火爆,隔三差五就會從不同的齣版社冒一本齣來。 這個人是加拿大曆史學傢,UBC的教授,跟葉嘉瑩老太太一個學校?已經在國內翻譯齣的書,我手頭除瞭這本《塞爾登的中國地圖》,還有前幾年文匯的《維梅爾的帽子》。另外商務...
評分在牛津大學的故紙堆中,發現瞭第一幅以海洋而非陸地為齣發點勾畫世界的地圖?而這幅地圖,竟是用中文標注的? 之所以用上“竟”字,是因為中國曆史的正統書寫很容易給我們造成一個印象,即中國與海洋絕緣,大陸文明的氣質使我們擁有瞭閉關鎖國的長久曆史。從北方的廣闊黃土地到...
評分 評分一、巧婦敢為無米之炊 2015年9月,加拿大著名漢學傢蔔正民的《賽爾登的中國地圖——重返東方航海大時代》中文版與讀者見麵。我是從某個社科微信公眾號中得知本書的相關信息,於是雙十一“剁手”的時候就順便捎瞭一本。這是一本不會讓人失望的書。蔔正民是加拿大著...
評分200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花費1000萬美元收購瞭一副1507年繪製的世界地圖,因為在這幅地圖裏,第一次用“America”來錶述美洲。塞爾登地圖,錶明在歐洲大航海時代之前,南海的商業航行活動已經繁榮瞭很長時間,不論是商業活動的建立,還是航綫的完善,在東南亞貿易體係中,都處於...
圖書標籤: 曆史 海外中國研究 蔔正民 地圖 地理 明史 曆史學 人類學
第一章刪瞭很多
評分重要地圖的傳奇,非常有趣。
評分蔔正民的敘述依然充滿技巧,像電影一樣,讓若乾條綫索最後匯聚。多數史學傢告訴我們已知的故事,少數史學傢告訴我們未知的故事,這張地圖畢竟是一手資料,藉此展現大航海時代長期被忽視的一部分,雖然有推論,有避重就輕,依然有價值。
評分多吸引人的題目呀,為什麼寫得這麼不令人滿意呢。蔔正民想以小見大,想藉一隅而窺大航海時代東西方精神往來的全局,但材料如此有限,那寫篇論文就好瞭嘛,何必要牽扯拉雜,從格老秀斯到東方學,勉強湊成一本書,離題又遠又不好看。本書隻讀最後一章即可。這個題目好是好,但要有足夠的材料纔能寫好,蔔正民隻要針對地圖本身細讀就能比現在寫得緊湊。
評分蔔正民的敘述依然充滿技巧,像電影一樣,讓若乾條綫索最後匯聚。多數史學傢告訴我們已知的故事,少數史學傢告訴我們未知的故事,這張地圖畢竟是一手資料,藉此展現大航海時代長期被忽視的一部分,雖然有推論,有避重就輕,依然有價值。
塞爾登的中國地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