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 (1918-2000),知名度最高的華人曆史學傢之一。生於湖南長沙,1936 年就讀於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曾於抗日戰爭時期輟學並加入國民黨軍隊,1950 年退伍後赴美求學於密歇根大學新聞係,後轉攻曆史係,並於1964 年獲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 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9 年離開教學崗位,專心寫作,著有《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曆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現代中國的曆程》《黃河青山》等暢銷書。
譯者簡介:
張皓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現代政治史。
張升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曆史文獻學、明清史。
許多學者認為,每個王朝崩潰時,政府機器毀壞的第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問題的忽視。由於漕運不能再進行有係統的輸送,大明帝國纔失去瞭活力,直至最後崩潰。這是真的嗎?
本書係黃仁宇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全書以紮實的數據和考證為基礎,還原明代的漕糧運輸圖景和漕運管理方式,並由此觸及明代的政府模式、官場慣例、經濟製度、地理環境、工藝技術和思想觀念等諸多方麵。它揭開瞭明廷依靠漕運作為國庫收入主要來源長達兩個世紀這一現象背後的主導思想觀念,更通過抽絲剝繭的分析進一步闡明:為何一個政治、經濟、環境都遠優於西方的國度,卻未能迎來現代文明的曙光。
編輯推薦:
1、本書徵引資料豐富,運用大量數據分析是其重要特點。從經濟角度而言,大運河對明朝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從世界曆史發展角度審視,1368年至1644年間發生瞭許多事件,中國卻錯過瞭這段使人奮發的歲月。本研究能夠發現一些綫索,為人們的思考提供幫助。許多學者研究,大凡一個王朝的滅亡,其中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的忽視,大運河後來無法進行有係統的輸送,是否證明瞭大明帝國的崩潰?史傢黃仁宇在本書對此進行瞭深入的研究。
2、大運河(漕運)對明朝的國傢財政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它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綫,所有的物資供應都要經過它,大運河有它絕對的曆史意義。明代漕運問題涉及明史中的許多因素,如官場慣例、國民經濟、地理環境和工藝技術等,都密切關聯著漕運的運作。從明代帝王、大臣管理漕運的方法中,我們可以推斷描繪明代的政治體製、政府模式、財政政策以及社會風俗和統治思想。
發表於2025-02-16
明代的漕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當今國之鐵路運輸之於明代漕運有太多相似之處,拉動國傢經濟發展同時,也形成瞭龐大利益集團,亦是國傢負擔。明代龐大數量的河工,靠著運河維生,但在漕運蕭條後,産生瞭嚴重社會隱患,明代政府可以通過循序漸覺的方式使冗餘河工轉行改業,漕運大小官吏分流他處,即便這樣牽涉...
評分這本書是在王小波的感召下買的.買來時隻知道這本書是好的,但是我不知道好在哪裏,在傢裏至少放瞭有5,6年瞭。這次看到120頁左右還留著一個摺頁,這應該是上次我力盡的地方.經過月末的討論,我知道瞭這類書要看什麼地方.但觀察事物的方式仍然是傾嚮於與事物不太相關的理,那些宏觀和...
評分書中P117頁中提到“1522年大學士楊廷和發起一場減少宮廷人員的運動。”1522年在明朝曆史上即嘉靖元年,嘉靖就是後來壬寅宮變中險些遭到宮女殺害的皇帝。這裏提到的楊廷和減少宮廷人員的運動是依據世宗即位詔書發動的,期間楊廷和因改革受到行刺,未遂。 是年,世宗自立統嗣體...
評分“明廷在處理運輸問題和具有重要性的國傢事務時,采取瞭一種在傳統中國以農為本情況下所形成的特有的方法。即穩定性的地位總是超越發展和擴張。” 第七章總結裏的這句話闡釋瞭,為什麼漕河運輸並未起到繁榮沿岸經濟,卻反而勞民傷財,讓百姓陷入於花樣翻新、巧立名目的賦稅睏...
評分非曆史專業人士,讀完。 業餘人士是無法想象,對於五六百年前的漕運體係,可以研究到這個地步,並且得齣自己的觀點的。 作者必定是閱讀瞭巨量的相關材料,並運用瞭很多研究方法纔能如此。 書中一般是先列觀點,再擺論據,有些論據部分看得實在頭昏,數據很多很多,這部分未必有...
圖書標籤: 曆史 黃仁宇 明朝 漕運 中國曆史 經濟 明史 【美】黃仁宇
這一版封麵裝幀極為精美,價格實惠,體現瞭一本暢銷書和常銷書應當有的基本素質。
評分真心是本好書,比他後麵那些書要用心的多,有老師盯著還是不一樣。曆史學者喜歡從一個側麵為綱,由點及麵,論及全局。作為係統的一個部分,就像網絡一樣,隻要是聯通的,從什麼地方齣發都可以遍曆。但是,網絡裏麵總有些關鍵的節點,統領全局。漕運,我想應該可以算是一個這樣的節點。不過,看完全書,一個疑問越加不解: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明廷,及清廷……禁海運?有誰有推薦的書說這個問題的嗎?
評分裝幀精美。對於漕運的研究涉及方方麵麵,不過有點上帝視角,尤其是數次提到海運的對比時。
評分中國南北疆域幅度廣闊,有明一代的漢庭,更是以天子守國門,對京師的供應問題催生齣大運河上的漕運。然而作為國傢南北交通乾道,漕運並未活躍國民經濟和授利平民大眾,其主要是為窮奢極欲的宮廷及其從屬官僚提供服務。因為牽涉麵廣,反而成為尾大不掉的腫囊,抑製瞭全國經濟發展,昂貴的運輸費用逐步摧毀瞭漕運作為軍事供應手段的功能, 同時,曆來僵化的、追求穩定性的思想觀念,嚴重限製瞭明庭的財政經濟計劃,最後因戰事徹底耗盡瞭明廷的國庫。
評分製度性損耗
明代的漕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