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
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
汤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
3位社会心理学家,分别在斯基德莫尔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他们在研究和写作上的合作已经延续30多年了。他们在对死亡的恐惧这一主题上的研究不但获过奖,还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在这一研究中,他们将存在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心理科学当中,使用最尖端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索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超越了科学研究范畴的领域。不同角度的整合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思考关于文化、自尊和引发人们做出他们最高贵和最卑鄙行为的那些因素。
发表于2025-02-07
怕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书貌似是《拒斥死亡》的继承和发扬篇。 这书的毛病在于,一直在讲死亡与文化,会给人一种文化仅仅源于死亡的错觉,实际上,死亡只是文化的成因之一。 搞得像是所有情绪全都来源于死亡恐惧一样,那像有的美剧主人公是不死之身,照作者的意思就都没法拍了,不应该有那么多情绪...
评分这书貌似是《拒斥死亡》的继承和发扬篇。 这书的毛病在于,一直在讲死亡与文化,会给人一种文化仅仅源于死亡的错觉,实际上,死亡只是文化的成因之一。 搞得像是所有情绪全都来源于死亡恐惧一样,那像有的美剧主人公是不死之身,照作者的意思就都没法拍了,不应该有那么多情绪...
评分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在他的理论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因为惧怕死亡,我们才会过分关注自身的种种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症形成。 或许正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千百年的文化就将其设为一种禁忌,除非某些特定的严肃场合,否则禁止谈论——就像你很难和亲...
评分未知死,焉知鱼之乐 子过 读《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2017/03/02 -------------------------------------------------------------------------------- 季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敲黑板给学生划的这个重点内容,让中国人数千年来致力于...
评分36周岁生日,在动车上读完,从后往前看的。 前天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即使在墓地,也未必就能沉思死亡。 昨天去了龙泉寺,cosi,cosi. 晚上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同龄人校友逝世的消息。 “又一个于娟”。 这书对宗教、文化给出了新的视角。对反恐战争的心理解读很有意思。 实验方法...
图书标签: 心理学 死亡 社会心理学 哲学 心理 樊登读书会 科普 社会
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结果:
意识到死亡终至,法官会对妓女开出更高额的罚金;
意识到死亡终至,孩子会对其他种族的孩子更加排斥;
意识到死亡终至,学生会更维护自己国家现有的制度;
……
基于这些实验,3位心理学家说明了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宗教、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负面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认识到死亡终至,使得我们刷爆信用卡,钟爱奢侈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恐惧将自己消耗殆尽。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自身的不良反应,从而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更加自信。
本书意在引导我们学会更好地与死亡斡旋,走向充满勇气、创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综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宗教、艺术,讨论害怕死亡,对人类行为有什么影响。
评分大杂烩
评分丰富自己的社会角色 减少因单一角色失利给自己带来的焦虑和自卑
评分#综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宗教、艺术,讨论害怕死亡,对人类行为有什么影响。
评分题目翻译有问题,翻译成死亡心理学更好,虽然有些随大流。一开始还以为要进去伪科学的描述,结果发现只是严谨科普的引子而已。介绍了很多死亡思维和恐惧,文化认同,自尊,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让我也明白了恐惧为什么导致攻击。
怕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