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一对旅美夫妇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这对夫妇用历史的厚重感,以一个经历过“文革”洗礼的普通中国人的视角、勤奋、用功,收集和研究了大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事例,用生动的语言、可信的细节、严谨的治学和研究态度,为我们另外一些普通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民主发展历史的窗口。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等。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发表于2025-04-10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第一次与林达相遇是在六年前,那时候还是个荷尔蒙分泌旺盛,兜里没多少银子,却喜欢满世界乱转的大二学生。其中,北京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店(可惜,现在已经没了)是个让我流连和垂涎的地方。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遇到了林达的书—《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的书定价对于一个学生...
评分不知道有没有人贴出来, 林达:社会最重要的是正义 发布时间:2012-11-12 16:50 作者:丁鸿富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6381次 采访:常识报刊亭 林达,是美籍华人作家丁鸿富与李晓林共用的笔名。他们出版的作品包括“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带一本书去...
评分1.假如忽略人类历史悲剧中的受难者,我们就是在轻贱人类和生命本身。 2.阅读带来旅行的向往,而旅行又诱发深入阅读的兴趣。 3.名翻译家都是功夫深藏不露的人。没有人像他们那样磨炼文字 体验文学,对原著一字一句,一笑一颦细细地消化,又以自己的母语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他么...
评分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可恨他们写了恁多书,我在国内多少想看,未遂;到如今,也才只看到这一本。好看啊,透彻啊,难怪国内买不到,难怪听说还有过“封”“禁”的传闻。文革后第一批上大学的两口子,90年代去了美国,没有钻进大学做学问也没有跑到唐人街洗盘子,而传奇...
图书标签: 林达 社科 游记 社会 外国文学 中国 2019年 鸡肋
行驶在路上,轮流开车。不开车时,就翻看书,也不时抬起头,望着迎面而来、又消失在身后的村庄和小镇。晚上,找个便宜的乡村旅馆住下,入睡 之前。也看一段随手抓到的书。看到好玩的,就聊聊天。有时,也自然就会生出一些感想来。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我们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在朴素的土地上行走,阅读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也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就这样,边走边读,阅读是一大乐事,旅程也还在继续之中。
《一路走来一路读》是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随着《一路走来一路读》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只是一路走,走着走着就停了
评分《一路走来一路读》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诠释,前半部《走路篇》旅途的记录为辅,洞察和感悟为主,对比于我们走马观花,娱乐享受,拍照溜娃的感官式模式,这种对历史,文化,艺术的探究之旅看得更为透彻,更具回味和价值。《读书篇》跟我目前的状态很契合,有吸收有生成,求同存异,最终转化为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深度。主题还是围绕“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开展,很熟悉的关键词嘛。
评分自听说《带一本书去巴黎》之后,事隔多年,才有幸拜读,感到的不是惊喜,反而有些失望,或许是之前期望太高。反而这一本,随后借来,这一次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民主的期待,字里行间透露的还有不敢说破的事。
评分1,这本“林达”不如期望中的“林达”出色。2,状态在非常快速紧张的时候,阅读慢节奏的生活有点不合时宜,无法欣赏到作者核心的情绪。
评分通俗易懂!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