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拉金 Emma Larkin,美国记者,在亚洲出生和成长,后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缅甸语。她以曼谷为基地,对亚洲进行广泛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访问缅甸。
译者 王晓渔,文化学者,现供职于同济大学。
发表于2024-11-24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阅读时光#《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辅助材料:电影《昂山素季》(吕克贝松导演);《缅甸岁月》(作者乔治·奥威尔)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缅甸的历史和现在其实并没有什么了解,这十几年来缅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记者艾玛·拉金于20世纪90年代在缅甸旅...
评分多数读者了解乔治·奥威尔,还是通过《一九八四》与《动物庄园》这样两部“反乌托邦”的作品。说来尴尬,在现下,知道“一九八四”的人,恐怕要比知道“乌托邦”的多上不少。究其原因,大概是前者更容易被对号入座,而乌托邦,则已经是过期的幻想。 《一九八四》是一次对于极权...
评分对局外人而言,缅甸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国度”。一方面是“风景完美如明信片”,另一面却是“拥有世界最差人权记录”。然而,“整个5000万人民遭到的高压竟然可以完全从视野中消失”——这让旅行者、同时也是新闻人的艾玛·拉金深为震惊: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而在此平静的幻象...
评分#阅读时光#《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辅助材料:电影《昂山素季》(吕克贝松导演);《缅甸岁月》(作者乔治·奥威尔)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缅甸的历史和现在其实并没有什么了解,这十几年来缅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记者艾玛·拉金于20世纪90年代在缅甸旅...
评分两个月前中国新年,在去曼德勒和眉谬旅行前,向学生借了这本台版书,学生笑说,里面的汉语太难,她一直没能读完,不过这本书正好可以成为我的旅行读物。我怕弄脏学生的书,也没带着上路,终于在来缅甸的第十一个月,花了两三天得闲读完。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来不适。总觉得...
图书标签: 奥威尔 缅甸 纪实 传记 游记 艾玛·拉金 政治学 美国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等等。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 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合上书的时候想起来这是和马老师交换北欧冰与火拿到的书,有意思。一个是实现了的共产主义,一个是反面乌托邦。读到最后都要哭了,看到11年吴登盛上台解散军人政府暨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废除出版物审查制度,多次会晤昂山素季甚至不反对民众选她做总统。是看不到过去的中国样了,但感到很激动,是人类对于思想对于自由的共同追求的那种激动。于是我也明白了父亲的拘谨,生于六十年代的创伤至今犹在,可怕!
评分原著出版于2004年,而今日的缅甸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本书所呈现的那个缅甸,虽然只是作者的个人记忆,却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今日缅甸的变革承受了怎样的代价,记住这代价,让它从个人记忆汇成集体记忆,这变革才能巩固而继续
评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都化身成了文学。
评分略失望。追寻乔治·奥威尔的足迹这条主线实在太过牵强,承担不起探索当代缅甸的重任。而所有素材和细节也都没有捏合在一起,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对主旨又毫无助益,于是整本书显得蜻蜓点水、支离破碎。
评分书写既深又浅,很纠结。顶多是热爱文学的外国人写的游记。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