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引譬連類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引譬連類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鄭毓瑜,颱灣大學講座教授,中文係特聘教授。在學術領域,擅長結閤中西人文思潮,為古典文學研究開拓具有前瞻性與跨領域的視野,其中關於“空間”、“身體”與“抒情傳統”的論述尤為海內外注目。研究成果曾獲得“教育部”學術奬、“國科會”傑齣研究奬、鬍適紀念講座榮銜、颱大傑齣專書奬。著有《六朝文氣論探究》、《六朝情境美學》、《性彆與傢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等。


引譬連類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本書將“引譬連類”這一由《詩經》發端的詩學傳統上升到譬喻理論的高度,它不僅是一種文學錶達方法,更是中國傳統認知世界、通過“越界”和“跨類”的方式在類分事物的基礎上連結“物/我”、“情/景”、“身/心”、“言/意”的一套生活知識、理解框架和價值體係,由此形成迥異於西方以邏輯推演為主要認知方式的中國“關聯式”、整體性的宇宙觀、世界觀和思維方式。

作者采取瞭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廣涉經典的文學研究、思想史、人文地理學,並藉鑒人類學、藝術史和新文化史對“物質”的研究,從《詩經》、《楚辭》、《漢賦》,到《爾雅》、《漢書·藝文誌》和最早的類書《皇覽》,乃至晚清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縱深地考察瞭“引譬連類”這個譬喻理論是如何形成瞭一種感知世界的基本模式,構建瞭中國幾韆年的詩文傳統,從而將天文、人文、聖人、經典、信仰、辭章拉連在一起,成就瞭中華民族光華圓滿的“文明”論述。

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引譬連類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2

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引譬連類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引譬連類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如果說“認識論”一詞是晚清近代以來隨著西洋哲學舶來而藉用鄰國語言翻譯造成的概念語匯,而中國自身雖有學問傳統卻並無這一說法的話,那麼談論把“認識論”還給漢語思想,自然可以看做是一種發明傳統的行為。不過漢語思想當然也不能等同於漢學、宋學、樸學等等任何一種中國傳...  

評分

多年前聽過一場鄭毓瑜老師講過近代萬國博覽會與國人知識認知體係的講座,不知為何印象特彆深刻。看到這本隱僻連類的簡體版剛齣不久,便買瞭下來,雖然沒有博覽會的那一段,而是分析瞭黃遵憲舊體詩,總體上和預想中的內容差不太多。作者認為,詩與賦分彆代錶瞭比興勸諫和類推感...

評分

如果說“認識論”一詞是晚清近代以來隨著西洋哲學舶來而藉用鄰國語言翻譯造成的概念語匯,而中國自身雖有學問傳統卻並無這一說法的話,那麼談論把“認識論”還給漢語思想,自然可以看做是一種發明傳統的行為。不過漢語思想當然也不能等同於漢學、宋學、樸學等等任何一種中國傳...  

評分

如果說“認識論”一詞是晚清近代以來隨著西洋哲學舶來而藉用鄰國語言翻譯造成的概念語匯,而中國自身雖有學問傳統卻並無這一說法的話,那麼談論把“認識論”還給漢語思想,自然可以看做是一種發明傳統的行為。不過漢語思想當然也不能等同於漢學、宋學、樸學等等任何一種中國傳...  

評分

如果說“認識論”一詞是晚清近代以來隨著西洋哲學舶來而藉用鄰國語言翻譯造成的概念語匯,而中國自身雖有學問傳統卻並無這一說法的話,那麼談論把“認識論”還給漢語思想,自然可以看做是一種發明傳統的行為。不過漢語思想當然也不能等同於漢學、宋學、樸學等等任何一種中國傳...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鄭毓瑜
出品人:
頁數:249
譯者:
出版時間:2017-1
價格: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57662
叢書系列:三聯文史新論

圖書標籤: 文學理論  文學研究  鄭毓瑜  文學  中國文學  古典中國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藝理論   


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引譬連類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古代修辭學是一種天、人、物類之間不斷移動連接的認識論架構。連接和類推,品察物類在從身體療治到君主的教育中發揮著作用。(此處可以將戰國到西漢期間哲人對君主的勸諫教化與柏拉圖的教化小狄奧尼修斯相對比)異於西方對象化的另一種認識論體係:詩心與曆史世界,彼此迴環波蕩。晚清近代,中國基於修辭學的類比認識論體係在新的認識範疇麵前崩解坍塌,語言錶達與認識論觀念體係進一步脫節,漢語思想既沒有恰當的“漢語”來描述思想,也就無法真正傳達“思想”,空心化的停滯。漢語思想如何突破“無物戰陣”,能夠恰當地重新連接天、地、人、物類?解決這一問題,可能伴隨著一次中國前所未有的“復古”-“文藝復興”。迴到根本問題,中國要更新,可能隻有迴到比相對於近現代的“古代”更古的另一個“古代”,纔能進入一個真的、尚未到來的現代。

評分

這本書細讀瞭很久,買瞭兩本三聯版,從朋友處獲贈一本颱版,愛不釋手,反復閱讀體會。這本書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有中西比較意味、最能體現中國特色、最有創見的一本研究“古代文學的理論”的專著。已經寫瞭一篇書評《重新發現中國“文學”的世界》,期待能夠盡快與書友見麵。

評分

懂個大概,還得精心再讀

評分

重翻的最大感受是,沒能通過深入大量經驗來撐開視野,就談不上真正的對話。理論工具應該是研究的起點,而非盤鏇不去的幽靈。

評分

鄭老師寫書很有意思,文筆好,理論用得也順暢。當然對不對我們再說…

引譬連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