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係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齣生於上海,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2006年至2013年擔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颱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 2009年獲選第一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全球學人”。著有《中國思想史》兩捲本、《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等。
國傢與民族的動蕩不安,把所有學者拋進巨浪顛簸之中,把那個時代知識人的心靈撕得四分五裂。在這些學者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吊詭、潮流的變遷和思想的動蕩,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學術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識與政治在彼此糾纏,理智與情感在相對 角力。盡管說餘音繞梁也可以“三日不絕”,但是“三日”之後呢?餘音或成絕響,總會裊裊遠去。
本書收錄瞭葛兆光教授紀念晚清民國以來16位已故學人的隨筆。這些人中,有的融入曆史的大動脈中,有的成瞭被遺忘的暗流。作者迴顧他們的經曆,探尋他們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的“變”與“不變”,捕捉思想史與學術史、時代與個人間那微妙的角力與交融。
發表於2025-04-24
餘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葛兆光先生是一位對學術史抱有濃厚興趣的學者。這也難怪,他齣身於北大古典文獻學專業,“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就是該專業的要求。去年讀到他的《交錯的東亞宗教》——在中研院史語所講座基礎上整理而成的一個小冊子,可能是囿於篇幅和講座這種形式,所論並不特彆深入,但他的...
評分晚清民國的學者文人光芒萬丈,常常讓我們心生一種無力感:任憑再怎麼努力,也追他們不上。換句話說,即使當代學術有著更精密的方法理論和前所未有的技術加持,也似乎沒有一位在學術名氣、知識甚至“見識”上堪與鬍適、王國維、陳寅恪等人相比肩的學者,更遑論晚清民國的大學者...
評分年初在觀察傢書評上看到這本書,半年過去終於算是讀完瞭。葛兆光先生是我童濛時期就聞名的大傢,但還是第一次通讀他的作品。 作為一個文史門外漢,連愛好者都不能算,這本書雖然隻是隨筆,也確實很有陌生感。不是思想史、學術史的學生或是學者,這本書其實給我的是一個管窺,看...
評分年初在觀察傢書評上看到這本書,半年過去終於算是讀完瞭。葛兆光先生是我童濛時期就聞名的大傢,但還是第一次通讀他的作品。 作為一個文史門外漢,連愛好者都不能算,這本書雖然隻是隨筆,也確實很有陌生感。不是思想史、學術史的學生或是學者,這本書其實給我的是一個管窺,看...
評分晚清民國的學者文人光芒萬丈,常常讓我們心生一種無力感:任憑再怎麼努力,也追他們不上。換句話說,即使當代學術有著更精密的方法理論和前所未有的技術加持,也似乎沒有一位在學術名氣、知識甚至“見識”上堪與鬍適、王國維、陳寅恪等人相比肩的學者,更遑論晚清民國的大學者...
圖書標籤: 葛兆光 學術史 隨筆 思想史 曆史 學術隨筆 民國 知識分子
前一晚看到,第二天復試考官就問到瞭
評分文筆真好
評分題目比內容好
評分文筆真好
評分前一晚看到,第二天復試考官就問到瞭
餘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