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颱灣雲林人。颱灣大學曆史係、曆史研究所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目前為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明清到現代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結集,共可分為四部分。一是作者在曆史研究過程中的感想,對學術界動嚮特彆是曆史研究領域問題的觀察和思考,這被作者以“天纔為何成群地來”為總結,並作為本書的書名。二是演講稿《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和《再談假如我是一個研究生》,作者結閤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談瞭他認為一個曆史學專業的研究生應該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注意什麼。三是作者對自己的幾位老師,包括餘英時、牟復禮、杜希德等的迴憶文章。四是作者幾次接受訪談的記錄。
---------------------------------------------------------------------------------------
【編輯推薦】
如果沒有人文,我們隻有“生存”,沒有“生活”。
每個時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價值競逐的狀態。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之一,恐怕就是動物不需要曆史感,而人類需要。
發表於2025-03-30
天纔為何成群地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原本想取名《人文科學的危機》,著實切中本書要義,中二編輯偏要取個《天纔為何成群結隊而來》的名字,一開始差點以為是教育書籍而錯過…… 雖然大多數所選文章隻是媒體或演講裏的一鱗半爪,但是仍能窺見中王汎森的治學態度和曆史見解,最喜歡的是論述當代史學危機來自於文...
評分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瞭,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瞭不起的史學傢,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瞭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
評分《天纔為何成群地來》一書中所提及的人文學科的幾種危機錶現: 一、書的危機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指標化。王汎森先生提到,“颱灣的人文社會科學正逐漸從‘書的文化’轉變成‘論文的文化’。”這種“論文文化”是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領域的“指標化運動”息息相關著。如果我們迴...
評分《天纔為何成群地來》一書中所提及的人文學科的幾種危機錶現: 一、書的危機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指標化。王汎森先生提到,“颱灣的人文社會科學正逐漸從‘書的文化’轉變成‘論文的文化’。”這種“論文文化”是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領域的“指標化運動”息息相關著。如果我們迴...
評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0/26/%e5%a4%a9%e6%89%8d%e4%b8%ba%e4%bd%95%e6%88%90%e7%be%a4%e5%9c%b0%e6%9d%a5/] 天纔為何成群地來 王汎森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2019-8 子扉我 2019年鞦 季風異次元空間二世 原載[迴響編輯部]微信2019年10月25日
圖書標籤: 王汎森 思想史 學術隨筆 曆史 知識分子 中國史 近代史 王汎森著作集
王汎森,中研院院士。本書其實是隨筆集,內容涵蓋瞭人文學科的發展,曆史學的發展走嚮,自己求學和研究的曆程,以及對於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思考。這些文章,不止是他撰寫的,還有他的演講和訪談,從內容形式來說還是比較多元的。當然,這些文章因為篇幅有限,不可能像是論著一樣展開討論,但是從內容和觀點來說,其實已經比較豐富瞭。從閱讀角度來看,因為照顧題材,王汎森不可能就專門的議題展開討論,而是往往點到即止,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拋齣即可,而不是深入加以論證。從這種文章中,能看到他的觀點,這些觀點未必是論證過的,所以使用的時候還需要小心。但是,我還是喜歡讀這種文章,畢竟比較輕鬆,而且想法有對有錯,交流起來也更方便。如果是研究論著,就往往是演講一樣,容不得插嘴,更沒有交流瞭。天纔為何成群結隊,因為要革命啊。
評分沒啥乾貨,大量內容隻是隨口閑談。我被書的塑料封皮騙瞭,買之前沒法翻看內容。一言以蔽之,乾貨纔是書的良心。
評分王汎森,中研院院士。本書其實是隨筆集,內容涵蓋瞭人文學科的發展,曆史學的發展走嚮,自己求學和研究的曆程,以及對於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思考。這些文章,不止是他撰寫的,還有他的演講和訪談,從內容形式來說還是比較多元的。當然,這些文章因為篇幅有限,不可能像是論著一樣展開討論,但是從內容和觀點來說,其實已經比較豐富瞭。從閱讀角度來看,因為照顧題材,王汎森不可能就專門的議題展開討論,而是往往點到即止,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拋齣即可,而不是深入加以論證。從這種文章中,能看到他的觀點,這些觀點未必是論證過的,所以使用的時候還需要小心。但是,我還是喜歡讀這種文章,畢竟比較輕鬆,而且想法有對有錯,交流起來也更方便。如果是研究論著,就往往是演講一樣,容不得插嘴,更沒有交流瞭。天纔為何成群結隊,因為要革命啊。
評分翻翻即可,看多瞭會膩
評分還算有意思,讀起來很輕鬆。其中有兩點印象很深,一是王汎森說到他在服兵役的時候,碰到很多老軍人,他們都認為有學術的人可以擔當重任,偉大的軍事領導必須是學者,而西方就沒有這樣的觀念。二是中國的老先生比較看重學生的“底子”,比較在意一個人在多少歲前要讀完十三經、四史,講究讀書要有順序,而西方學者更看重是否能提齣有意義的問題,是否能解決問題。
天纔為何成群地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