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颱灣雲林人。颱灣大學曆史係、曆史研究所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目前為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明清到現代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結集,共可分為四部分。一是作者在曆史研究過程中的感想,對學術界動嚮特彆是曆史研究領域問題的觀察和思考,這被作者以“天纔為何成群地來”為總結,並作為本書的書名。二是演講稿《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和《再談假如我是一個研究生》,作者結閤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談瞭他認為一個曆史學專業的研究生應該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注意什麼。三是作者對自己的幾位老師,包括餘英時、牟復禮、杜希德等的迴憶文章。四是作者幾次接受訪談的記錄。
---------------------------------------------------------------------------------------
【編輯推薦】
如果沒有人文,我們隻有“生存”,沒有“生活”。
每個時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價值競逐的狀態。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之一,恐怕就是動物不需要曆史感,而人類需要。
發表於2025-04-27
天纔為何成群地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0/26/%e5%a4%a9%e6%89%8d%e4%b8%ba%e4%bd%95%e6%88%90%e7%be%a4%e5%9c%b0%e6%9d%a5/] 天纔為何成群地來 王汎森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2019-8 子扉我 2019年鞦 季風異次元空間二世 原載[迴響編輯部]微信2019年10月25日
評分 評分王汎森以近現代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研究聞名,比起《權力的毛細血管》、《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等論著來說,《天纔為何成群地來》看上去似乎學問不大、價值也不怎麼高。這部作品主要集結王汎森曆年在《南方周末》等刊物上發錶的雜文,一些學術演講、訪談,另有一些...
評分王汎森以近現代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研究聞名,比起《權力的毛細血管》、《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等論著來說,《天纔為何成群地來》看上去似乎學問不大、價值也不怎麼高。這部作品主要集結王汎森曆年在《南方周末》等刊物上發錶的雜文,一些學術演講、訪談,另有一些...
評分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瞭,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瞭不起的史學傢,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瞭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
圖書標籤: 王汎森 思想史 學術隨筆 曆史 知識分子 中國史 近代史 王汎森著作集
希望全國理工科大學生能夠人手一本 編輯要挨打,錯字很多 姚崇吾都能錯……
評分錢門一脈,還是最喜歡嚴耕望。餘英時及其徒子徒孫,多有“師”名,眼光好,但缺瞭些醇厚。而且收錄文章的吃相,著實令我不喜,尤其是那位桃李滿天下的“海外漢學第一人”。
評分雜文閤集,涉及當代史學反思、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和迴憶類幾塊,看起來非常輕鬆,標題選自其中一篇文章,王認為學術最有生命力的時候,通常是圍繞一兩個重要的、有原創性的大師而長期討論,交互感染之下,傑齣學者最容易成群齣現。關於研究生的兩篇文章已經算是第三次閱讀瞭,多少明白自己確實不適閤搞研究,王指齣的問題多有紮心之處。關於當代人文危機問題,王雖然指嚮颱灣,但顯然也包含瞭大陸及世界性的總體情況,關於人文的意義曆史的價值與運用,王大師倒是語重心長,雖然略有老生常談的味道。讀書方法頗為受用,至於“論文文化”與“書的文化”的思考,電子檢索等數字化與傳統讀書法的關係,西方理論的參考意義等觀點十分認同,另餘英時是真牛。
評分集中好多篇都曾在手機或電腦上讀過,所以讀罷此書,最感慨的還不是王院士的內容,而是其文字,作為一個研究明清以後思想史的學者,行文用語如此清爽簡明,毫不枝蔓,實在是厲害。作者謂餘英時先生寫作乃“冰山一角”,此語正可形容他自己。
評分翻翻即可,看多瞭會膩
天纔為何成群地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