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克礼(1888-1959),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学专业,1930年后长期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职,1950年退休后仍埋头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译作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著有《〈判断力批判〉的研究》(1932)、《现象学派的美学》(1938)、《幽玄与哀》(1940)、《风雅论——“寂”的研究》(1941)、《〈万叶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识论史》(1950)、去世后出版《美学》(上、下两卷,1960-1961)、《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论》(1969)等,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
发表于2024-10-09
幽玄·物哀·寂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下文将从物哀、幽玄、风雅之寂、意气等四个方面对日本审美文化进行简述,主要为书中重点摘录,后续还需补充完善: 一、物哀 物哀一词为对事物的哀叹、感叹、对外在事物的感叹。日本对于物的迷恋性审美区别于传统华夏的几个点在于: 1.要求不能是政治的,对于美的追求需要疏远政...
评分幽玄,难以名状,不可言说,但无论是大西克礼的这本书还是本文都试图接近不可名状的界限,去探一探掩藏在审美默契背后的关于幽玄之美的可以言说性。 我常认为,欣赏美,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经验。两个看相同风景的人,他们心理流转的会是相同的电波吗?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却告诉我...
评分日本文化与我国古代文化渊源颇深,都拥有东方的含蓄美的特点。在日本独特的民族意识、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中,融合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和欧美文化,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特征,其中“幽玄”、“物哀”、“寂”等审美理念成为日本美学的关键概念。 一般来说,美学概念...
评分日本文化与我国古代文化渊源颇深,都拥有东方的含蓄美的特点。在日本独特的民族意识、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中,融合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和欧美文化,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特征,其中“幽玄”、“物哀”、“寂”等审美理念成为日本美学的关键概念。 一般来说,美学概念...
评分图书标签: 日本 美学 大西克礼 日本美学 文化 日本文学 艺术 学术
大西克礼是日本现代美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具有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的美学家,是日本现代美学由明治、大正时期向昭和前期以及由昭和前期向昭和后期即战后的过渡和转型过程的重要中介。
《幽玄·物哀·寂》对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 “幽玄”、“物哀”、“寂”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其体系性的建构、文化语义学的方法、细致的理论分析、独到的阐发与见解,而在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研究中卓荦超伦,堪称日本乃至东方美学的经典著作。本书将大西克礼的美学研究“三部曲” 《“幽玄”论》《“物哀”论》 《“寂”论》合为一卷。
《幽玄·物哀·寂》对于中国读者深入理解日本民族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对于有效把握日本文学艺术的民族特性乃至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于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都极有参考价值。
0501。123
评分内容不错,但这排版,字又小又密
评分幽玄、物哀、寂这几个美学概念,很有东方朦胧美的特点,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说清。大西克礼的论述相当学院派,理论研究的高度,容易让人望而生畏,但若真想深入理解这几个美学概念,反复啃几遍大西克礼的书是最好的方法。经典难啃,但是啃过之后收获也多。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两个月。白天看一天学术资料,晚上再看学术类书籍确实有些吃力,少有的阅读的紧张感和厌倦感在两个月里反复出现,但是克服掉以后便是欲罢不能。抽丝剥茧,逻辑清晰地阐述美学实实在在能让智识得到提升,但还需阅读大量作品才能深入体会。
评分美——物哀,崇高——幽玄,幽默——寂 幽玄(歌道能乐):直觉被遮蔽、微暗朦胧、寂静、心深有心和深远感、充实相与崇高、神秘性超自然性宇宙感情、非合理不可言说的性质和余情、自然感大于艺术感、深&幽暗性 物哀(物语和歌等):哀怜的狭义心理学、感动的一般心理学、加入静观的知物知事之心、宇宙感世界苦、哀完整审美范畴(加上优美等);悲哀&美想起亚氏悲剧净化说、客观普遍和悲剧结局超出个人意志的虚无类似古希腊悲剧的命运逻各斯、美的脆弱和崩落性&樱花 寂(茶道俳谐):寂寥(空间的收缩;弱小审美价值、滑稽美学;可笑&洒脱;虚实 反讽的观念论 实与主观均为虚空 自我的自由性 居于虚行于实)、宿&老&古(时间的积淀;老年艺术 主观性把自我视为绝对的形式;把握变化流行的生命背后的寂然不易)、然带(美的自我破坏与重建)
幽玄·物哀·寂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