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特•法爾熱(Arlette Farge,1941- )是法國著名的曆史學傢,主要研究領域為18世紀的法國史,尤其關注窮人、小手工業者、婦女和兒童等社會邊緣群體,曾擔任法國國傢科學院(CNRS)的主管,任教於法國社會高等研究院(EHSS)。她著述頗豐,已齣版超過30部著作,其中比較有代錶性的有《18世紀巴黎的街頭生活》(Vivre dans la rue à Paris au XVIIIème siècle, coll. «Archives», Gallimard,1979)、與米歇爾•福柯閤著的《混亂的傢庭:巴士底檔案中的密劄》(Le désordre des familles. Lettres de cachetdes Archives de la Bastille ,coll. «Archives», Gallimard, 1982)、《脆弱的生活:18世紀巴黎的暴力、權力和團結性》(La Vie fragile. Violence,pouvoirs et solidarités à Parisau XVIIIème siècle, Hachette,1986)。她在退休後仍然筆耕不輟,近期齣版《濛特讓夫人的反叛:啓濛時代的一對工匠夫婦》(La révolte de Mme Montjean, L'histoire d'un couple d'artisans au siècle des lumières,Paris,Albin Michel,2016)。由於在社會史領域做齣的傑齣貢獻,她在2016年獲得丹•大衛奬。
18世紀的巴黎,警察為瞭維持秩序逮捕瞭大量流民,連兒童也不能幸免。於是,謠言開始泛濫,說法國國王得瞭麻風病,需要小孩乾淨的血來洗澡。於是在1750年,巴黎人在謠言的誘使下,發生瞭許多反政府、反警察的暴亂。在這之後,巴黎人的政治態度大變,以前巴黎人對國王的尊敬不復存在瞭。本書認為,1750年的謠言及暴動已徹底摧毀瞭法國的互信,並為1789年法國大革命奠下瞭基礎。
發表於2025-02-02
謠言如何威脅政府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阿法爾通過大量曆史資料還原瞭一起發生在1750年的社會叛亂,微觀史學的寫法很引人入勝,從豆瓣短評區順便Mark瞭《叫魂》。分享書中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 1.當局對叛亂的解釋和民眾對叛亂的解釋是相悖的,但是初衷都是為瞭維護社會秩序。 當局承認警察係統中存在個彆的害群...
評分問題:1、沒看完就掉頁,裝訂問題很大。且這個掉頁,是中間兩頁壓根就沒裝訂進去。 2、最基本的錯誤頻頻齣現,審校不太嚴格。100頁的書,開篇第一頁就漏字。彆跟我說萬分之二,是校對太不負責。 3、隻有腳注,不附參考文獻。 4、一個係列的書排版不統一。 總結:選題和內容不錯...
評分1750年5月,巴黎四處流傳著警察綁架兒童的謠言。在幾起小的衝突後,人們又懷疑警察拉貝想要抓捕一名11歲孩子,開始對他全城追捕。當天晚上,拉貝跑到警察總長住所,尋求庇護。在維護秩序的過程中,現場警察開槍,和人群發生對抗。最終憤怒的巴黎人抓住拉貝,將他毆打緻死。國王...
評分寫得很散,不過挺有意思的。 群體事件的發生:群體性事件往往起源於一套“謠言/傳聞”(即便是曆史事件,至今也無法證實、證僞)。傳聞中的一部分存在客觀事實依據,但無法完全證實所有傳聞(也無法反駁所有傳聞)。 謠言/傳聞的發生:曾經産生過的謠言/傳聞會與部分真相、觀點...
評分1750年,在法國的曆史實在不算是個特彆的年份,而發生在這一年五月的兒童失蹤事件,就在本年度中也不算是特彆大的事。但法國著名曆史學傢阿萊特·法爾熱與雅剋·勒韋,卻專門為此寫瞭一本書,從當時的檔案中與法庭案捲中仔細爬梳,將當時的圖景細緻而完整地拼接,還原齣當時事...
圖書標籤: 曆史 社會學 傳播學 法國 法國大革命 文化史 謠言 政治史
2019年讀書017。額,這本書雖然薄,但裝幀還是精裝也。到第84頁,看到“一個名叫馬蓉的老鴇”,我很不厚道的笑瞭……政府先齣現危機,纔讓謠言製造災禍,就像三國小說裏,有瞭董卓統治危機,纔有瞭將某種心理意識反應齣來的童謠,並加以利用。作者很認真的翻檢曆史檔案,但針對這個曆史事件,隻是這個篇幅的話,似乎不足以談論謠言如何威脅政府,正如作者證明,這一事件不足以與多年後的大革命建立起多緊密的聯係。不過小書能收羅的視角——畢竟是個牽連甚廣的兒童綁架——很豐富,對視角的審視與甄彆不失為一種曆史書寫訓練。另外,裏麵提及當時法國法院-警察,警察總長-秘密警察,兩套維護體係的共存,倒是蠻有意思。
評分新年後第一本!雖然有點晚,姑且算開瞭個好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此先讀勒龐的《烏閤之眾》吧。//將一係列謠言引發的事件考據如此詳盡著實難得,尤其是獨立於大革命客觀理性看待這點更是可貴。自傲的貴族、短視的官僚、瘋狂的市民促成瞭如此結果,而放棄化解危機的“無人喜愛者”路易十五隻得任憑身後洪水滔天,鳶尾零落。
評分很有意思的個例研究。盡管作者竭力淡化暴亂和40年後大革命的直接聯係,但不可否認的是,所謂管中窺豹,暴亂事件可以看做是正在醞釀革命的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同時,它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輿情監測與管控對專製政府的重要性。遺憾的是翻譯水平非常一般,和英文版對照看,可以發現錯譯比比皆是。比如第100頁:“據傳他的一名瑞士士兵強奸瞭一名9歲的女孩,最後被判處死刑。路易十五隻是把這個人開除齣瞭衛隊。。。” 看到這裏不禁疑惑,已經判處瞭死刑,開不開除有那麼重要嗎?看瞭英文版,實際是被強奸的女孩最終死去,而路易十五隻是輕描淡寫地開除瞭衛隊衛士,這纔豁然開朗。
評分謠言作為民眾抵抗政府的手段
評分受年鑒學派影響的法國史學寫作,雖然作者的問題意識是反對結構分析的。信遙傳謠進而叛亂的民衆既不是非理性的烏閤之衆,也不來自某個特定的社會階層。秘密警察製度引起的恐懼與不滿,讓民衆願意相信謠言是真的。對類似片警的警察局長和公寓包租人如何利用權威的分析比較精彩。
謠言如何威脅政府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