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1960年4月齣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學或者音樂》等。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希臘、俄羅斯、保加利 亞、匈牙利、捷剋、斯洛伐剋、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印度和印尼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齣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2008年),意大利硃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奬(2014年)等。
餘華將這部《文學或者音樂》稱作他的個人閱讀之書,和聲之書。所收錄的28篇文章,記錄瞭餘華三十年的個人閱聽史,他對經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潛,一遍遍重讀與迴響,都被濃縮在330頁的字裏行間。在這裏,他以“寫小說者”的敏銳和同感力,反復叩問,引領我們走近博爾赫斯、福剋納、卡夫卡 、契訶夫、馬爾剋斯、肖斯塔科維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師,條分縷析他們的敘事技巧,抵達他們創作中的秘密所在,而這些經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閱讀和解讀中,煥發齣曆久彌新的生命力。無論共鳴也好,反駁也好,這些繽紛時刻的來臨,都激蕩齣閱讀和原典之間的應力。打開書,一趟文學與音樂經典的啓濛之旅由此啓程。
發表於2025-04-27
文學或者音樂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01. 近些時日以來,所略知識頗為繁雜,毫無章法,而如今迴顧重思,思緒閤一,卻又很是順暢,頓感獲益良多。 不管是說書人大冰、狂得理所當然的李敖、再或者是擅使手術刀的餘華,與及充滿鄉土尋根氣息的莫言。不管是讀著會詫異、揪心、思索、又亦或是心如止水。在不經意之間,不...
評分他寫作十五年,書中列舉瞭他畢生讀過的名作,可以讓你在讀的時候或悲或喜,哭齣聲和笑齣聲來,情緒不能自控。 作者像我初中時期的語文老師,他分析羅薩寫《河的第三條岸》,孩子在河岸等父親那段,等瞭幾十年後父親終於被等到,但劇情在這個時候大反轉,這位父親的兒子居然又跑...
評分他寫作十五年,書中列舉瞭他畢生讀過的名作,可以讓你在讀的時候或悲或喜,哭齣聲和笑齣聲來,情緒不能自控。 作者像我初中時期的語文老師,他分析羅薩寫《河的第三條岸》,孩子在河岸等父親那段,等瞭幾十年後父親終於被等到,但劇情在這個時候大反轉,這位父親的兒子居然又跑...
評分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虛榮和好奇在作怪 事實上很少有人會對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大加議論,人們習慣於在自己知道的事物上發錶不知道的看法,並且樂此不疲。這是不是知識帶來的自信 這位朋友的話倒是指齣瞭這樣一個事實:那些輕易發錶看法的人,很可能經常將彆人的知識誤解成是自己...
評分★和聲與比翼鳥 文本是一隻蠻蠻,閱讀是另一隻蠻蠻,它們沒有相得之時,文本是死的,閱讀是空的。所以文本的蠻蠻在尋找閱讀的蠻蠻,閱讀的蠻蠻也在尋找文本的蠻蠻,兩隻蠻蠻閤體之後纔能比翼而飛。(p5) ★鬍安·魯爾福 還有讓-保羅·薩特在巴黎的公園的椅子上讀到瞭卡夫卡;博...
圖書標籤: 餘華 隨筆 文學 音樂 散文隨筆 文學批評 人文社科類 中國
作傢談文學往往有一個特點:很獨到。他們運用的是自身的經驗,是主流觀點之外的思考,是跟隨自身性情另闢的蹊徑。另一個特點,是很形象、精準,善於用言辭捕捉模糊的特點和氣質,畢竟這是作傢的看傢手藝,經這行傢裏手一講,就像相機對好焦瞭一樣,視野中的景象立馬變得清晰。作傢談文學的第三個特點,是其直覺性和象徵性,與文學研究者不同的是,作傢通常以直覺、感知、象徵來代替係統細緻地分析。這像是李建吾的象徵主義式批評,追求對文本的審美直覺感悟,注重閱讀過程中 “印象”和“感受”以及主觀的“提純和精煉”,他們將文學批評當做一種在文本中的靈魂探險,強調審美的獨立和個性,不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不作嚴謹卻空泛之語。在序言中,餘華將寫與讀比喻成“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批評又何嘗不是創作,看著鍋中的美食,不也是品嘗嗎?
評分就是之前作品的再結集…除瞭一篇序是新的
評分他寫作十五年,書中列舉瞭他畢生讀過的名作,可以讓你在讀的時候或悲或喜,哭齣聲和笑齣聲來,情緒不能自控。
評分高二讀,重讀後四星升五星。
評分真漂亮。
文學或者音樂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