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学或者音乐》等。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 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和印尼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发表于2024-12-22
文学或者音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01. 近些时日以来,所略知识颇为繁杂,毫无章法,而如今回顾重思,思绪合一,却又很是顺畅,顿感获益良多。 不管是说书人大冰、狂得理所当然的李敖、再或者是擅使手术刀的余华,与及充满乡土寻根气息的莫言。不管是读着会诧异、揪心、思索、又亦或是心如止水。在不经意之间,不...
评分余华说,作者和读者之间就像是比翼鸟,“好的作者和好的读者,是一个互相寻找的过程。”威廉•福克纳、胡安·鲁尔福、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川端康成、博尔赫斯、契诃夫、卡夫卡、海明威、布尔加科夫、斯特林堡、伊恩•麦克尤恩、埃斯普马克、舒尔茨、樋口一叶、马尔克...
评分★和声与比翼鸟 文本是一只蛮蛮,阅读是另一只蛮蛮,它们没有相得之时,文本是死的,阅读是空的。所以文本的蛮蛮在寻找阅读的蛮蛮,阅读的蛮蛮也在寻找文本的蛮蛮,两只蛮蛮合体之后才能比翼而飞。(p5) ★胡安·鲁尔福 还有让-保罗·萨特在巴黎的公园的椅子上读到了卡夫卡;博...
评分他写作十五年,书中列举了他毕生读过的名作,可以让你在读的时候或悲或喜,哭出声和笑出声来,情绪不能自控。 作者像我初中时期的语文老师,他分析罗萨写《河的第三条岸》,孩子在河岸等父亲那段,等了几十年后父亲终于被等到,但剧情在这个时候大反转,这位父亲的儿子居然又跑...
评分《文学或者音乐》是余华的读书、听乐笔记集,是“三十年阅听史”的“回望”。除《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写莫言的《欢乐》外,其余均写外国作家、音乐家的作品。“叙述”是余华理解文学、音乐作品的切入点,余华写这些读书、听乐笔记只是想“破解叙述之谜”。余华达到了目的,书...
图书标签: 余华 随笔 文学 音乐 散文随笔 文学批评 人文社科类 中国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引领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 、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而这些经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阅读和解读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共鸣也好,反驳也好,这些缤纷时刻的来临,都激荡出阅读和原典之间的应力。打开书,一趟文学与音乐经典的启蒙之旅由此启程。
快乐远比伤痛难写,无病呻吟谁都能感怀几句,天真快乐却很难纯粹。余华写自己在文学中获得的愉悦时就带着一股扑面的稚拙。
评分就是之前作品的再结集…除了一篇序是新的
评分这……太太太能扯了,年度最失望第一。前半部分的读后感???不由大写万个❓读书笔记都不够格,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其实他毛都没说,除了引用别人的评价评语,这流水哗啦啦都汇流成大西洋了。好吧,要不是名人(此处省略十万字)……
评分小说家谈音乐。我蛮推荐《否定》
评分作家谈文学往往有一个特点:很独到。他们运用的是自身的经验,是主流观点之外的思考,是跟随自身性情另辟的蹊径。另一个特点,是很形象、精准,善于用言辞捕捉模糊的特点和气质,毕竟这是作家的看家手艺,经这行家里手一讲,就像相机对好焦了一样,视野中的景象立马变得清晰。作家谈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其直觉性和象征性,与文学研究者不同的是,作家通常以直觉、感知、象征来代替系统细致地分析。这像是李建吾的象征主义式批评,追求对文本的审美直觉感悟,注重阅读过程中 “印象”和“感受”以及主观的“提纯和精炼”,他们将文学批评当做一种在文本中的灵魂探险,强调审美的独立和个性,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作严谨却空泛之语。在序言中,余华将写与读比喻成“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批评又何尝不是创作,看着锅中的美食,不也是品尝吗?
文学或者音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