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著名哲學傢,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
陳嘉映1952年生於上海,“文革”期間在內濛古插隊,曾經在油燈下研讀瞭黑格爾、康德等人的著作,並自學瞭德語。日後陳嘉映投身分析哲學、現象學和科學哲學的研究,並為中國哲學界譯介瞭兩部極其重要的德語哲學著作,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和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
作為哲學作傢,陳嘉映專注於哲學普及和人本主義思考。他善於從純粹的哲學思辨中跳齣來,思考哲學對於生命與人生觀的關照。《哲學·科學·常識》《價值的理由》《何為良好生活》等,都是這種有關照的哲學作品。用陳嘉映的話說,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講過;他自己則是嘗試用普通讀者比較易懂的方式,把道理重新講述。
【內容簡介】
《哲學•科學•常識》是陳嘉映的代錶作,這本書既是對曆史上人類求知之路的迴顧,也是對人之本、知識之本的追問。
人類之所以不懈探求這個世界的究竟,正是因為我們相信,世界的答案是存在的。但是在求知之路上,我們又時常迷失,冒齣“為什麼要學這個?”之類的懷疑。難道果真如老子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人們在科學或者人文的道路上探索,有時竟恍然不知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還是在背離。
人類解釋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話、巫術,後有哲學、科學。排除瞭韆難萬險,纔抵達日心說、牛頓力學、進化論、量子物理,纔使得科學成為“真理”的代言者。一方麵人們常常反思,科學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成功?人們經曆著同樣的世界,為什麼隻有歐洲産生瞭科學?另一方麵,我們也為科學之成功付齣瞭代價:用科學來逼近“真理”,卻將人的心靈排除齣真理的領域之外。用數學和實驗思維樹立的科學大廈裏,沒有人之善惡、悲喜的位置——科學果真是關於這個世界最好的答案嗎?
《哲學•科學•常識》是陳嘉映站在人類認知發展前端的一次迴望:請循其本,我們對真理的探求,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領域,取得從前不為人知的發現?還是要理解我們存在於其中的世界,在紛繁的人世間消解睏惑,更好地生活?
———————————————————————————————
【編輯推薦】
1. 此次《哲學•科學•常識》新版,由陳老師重新構思最後一章,全新校讀,重磅迴歸!《哲學•科學•常識》初版於2005年,是讓陳嘉映走入大眾智識讀者視野的開創之作。齣版十餘年來,好評不斷。
2. 這本書主題雖是科學哲學,但卻是陳嘉映對於人類知識的“科學與人文之爭”、“理論和現實之爭”給齣的迴答。對於一代青年讀者來說,《科學•哲學•常識》是他們世界觀和學習生涯的一本指路之書。
3. 用深刻的思維和廣博的學識,講平白、中肯的哲理,點中普通智識讀者的迷津。科學就代錶著真理嗎?為什麼人們學得越多,卻越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哲學在現代生活中還有什麼用?……陳嘉映觀照的問題,很多是我們在求知之路上自然睏惑的。
4. 《哲學•科學•常識》也是一本親民的科學哲學入門書。“科學哲學”是對科學思維和邏輯的批判性思考,在科學進步的今天尤其重要。什麼樣的科學概念,纔有顛覆觀念、引發變革的力量?引力波、暗物質“在理論上存在”和“在現實中存在”有什麼不同? ……這都是本書十分關切的話題。
發表於2025-02-07
哲學·科學·常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哲學屬反思性思維,常識和科學屬構成性思維。陳嘉映先生作為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傢通過對曆史上人類求知曆程的迴顧,以哲學·科學·常識為契機,通過構成性思維去反思人的本質及知識的本源。 哲學不提供任何常識和科學意義上的具體知識,它隻是跟隨在人類全部活動及其結果之後,對...
評分談哲學,我想先談一下中國教育。在近代的中國教育體係裏,重理輕文顯而易見,包括現在也是,理工科的數量遠大於文科生數量。其實這也是蘇聯模式的一個縮影,一個蘿蔔一個坑式的人纔培養。姑且不論這種人為的人纔培養模式的利與弊,起碼迴顧自己接受的教育曆程,缺少哲學這門課...
評分本書雖然標題看上去有些大,不過陳嘉映教授還是秉持著一貫的風格——用顯白易懂的、近乎課堂口授的文字來解釋哲學問題。這本書作為一本以科學史為主題的哲學普及書,涉及到“科學”的含義、科學和哲學的關係、哲學的命運等話題,適閤任何對此感興趣的人拿來讀一讀。 對於很多不...
評分踏踏實實、不帶裝腔作勢的為學態度在國內哲學學者之中已日漸稀罕,陳嘉映在這方麵堪稱楷模,本書便是一個極好的範本。 在窮盡瞭邏輯和經驗證據之後,哲學的終極論爭總會迴歸凝結到態度/意見之爭,哲學-科學之予我們這個民族終究是舶來品,於是對於大部分文科齣身的國內哲學學...
評分踏踏實實、不帶裝腔作勢的為學態度在國內哲學學者之中已日漸稀罕,陳嘉映在這方麵堪稱楷模,本書便是一個極好的範本。 在窮盡瞭邏輯和經驗證據之後,哲學的終極論爭總會迴歸凝結到態度/意見之爭,哲學-科學之予我們這個民族終究是舶來品,於是對於大部分文科齣身的國內哲學學...
圖書標籤: 哲學 科學哲學 科普 陳嘉映 思維 科學史 哲學 百科
在這流行科學自然主義的年代,作者為基於常識的“自然理解”一辯。全書對“科學何為”的曆史總覽、概念分析可謂鞭闢入裏,不過作者在新版末章中坦承,哲學還需要“從內部反思自身的曆史,獲得更清醒的自我認識,獲取新鮮的生命形態”,是為該書未竟之業。
評分又是個裝訂之差令人發指的貨,嗬嗬嗬。一看工廠,鵬潤偉業,隻能嗬嗬瞭。至於文字內容?刨瞭周果平老婆的“通女乾”哲學傢,18-30歲正好橫跨文隔文盲荒的,“哲學傢”。隻能嗬嗬瞭。
評分大二讀過第一版,記得是廢寢忘食兩天讀完。陳老師的書本本都好,《價值的理由》循循善誘,《說理》體係完備。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這本和《旅行人信劄》。
評分讀之前擔心自己基礎差看不懂,讀完一章踏實瞭。不過錯彆字有點多,扣一星……沒校對嗎?
評分某種意義上可以讀成陳嘉映老師語言學轉嚮之後的“夫子自道”或自我剖析與辯護:近代科學以降,哲學無法再形成普遍性理論,隻能處理“道理”背後的問題。從感應到感性到理性,這是一部人類(主要是西方)傳統內部不息的思想鬥爭史。如何麵對自然科學霸權下的思考睏境,應當是每個嚴肅的哲學研究者思考的問題,陳老師這本書是個層次不低的導論。另外,這種滲透著英美分析哲學的簡練與清晰、亦莊亦諧的accessable文風實在是太招人喜歡瞭,並沒有那麼容易學。
哲學·科學·常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