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博(Robert B. Marks),美國南加利福尼亞惠蒂爾學院曆史學和環境研究教授,2000年曾獲該校哈利·W.納霍德傑齣教學奬。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橫跨中國史和世界史、並在兩個領域都卓有成就的曆史學傢。他常年開設中國史、東亞史、環境史和現代世界起源等課程,主要關注人與環境在曆史上的關係。代錶作有《虎、米、絲、泥:帝製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1998)、《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2013)、《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2015)等。
夏繼果,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地中海史、中世紀西班牙史、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目前主要開設與全球史和地中海史有關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代錶作有《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英國外交政策研究》(1999)以及與傑裏·本特利(Jerry Bentley)共同主編的《全球史讀本》(2010);主要譯著有《12世紀文藝復興》(2005)、《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態的述說》(2006)等。
全球史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不可多得的全球史教科書!《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是全球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它打破瞭關於現代世界曆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齣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曆史敘事,具有很強的智識衝擊力。全書涵蓋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的主題包括俄羅斯、中國、奧斯曼、莫臥兒等帝國的擴張,美洲的徵服,伊斯蘭教的擴散,工業革命,美國的興起等,並從全新的視角對這些主題做瞭彆開生麵的闡發;敘述瞭與當下關切緊密相關的重大議題,如全球變暖、人口增減、病菌傳播、能源危機、全球不平等等在現代世界曆史上的起源和演變。此外全書論證清晰、行文曉暢、配圖精當、譯文貼切,頗具可讀性。這是一部簡明而又極富啓發性的作品,探討瞭世界曆史上的一些重大主題,包括國傢建構、工業化、環境變遷以及物質生活的改變。本書將全球不平等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現象加以探討,而不是僅僅作為某些地方比另一些地方更“發達”的附屬現象,這為本書增添瞭一個重要的維度。此外,作為一部獨立完成的著作,該書具有一般標準教材難以具備的邏輯連貫性和文字感染力。 ——彭慕蘭,芝加哥大學
僅用218頁通俗易懂的文字,馬立博為我們提煉齣過去六百年世界史的精華。真正全球的視野,對環境背景的充分關照,該書堪稱一部理想的教科書:它能激發思考和討論,並偶爾帶來一些爭議。
——約翰·R. 麥剋尼爾,喬治敦大學
本書是全球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它打破瞭關於現代世界曆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齣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曆史敘事。第三版更把亞洲和環境放在非常突齣的位置,對於我們現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瞭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見解。作者突齣印度洋在現代早期的全球貿易中所處的中心地位;強調舊生物體製的危機、在本土開采煤礦之便利以及發現新大陸等諸因素的偶閤,共同促成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還闡發瞭全球氮循環對現代世界曆史發展的製約與影響。這些見解都非常具有啓發意義。
發表於2025-03-30
現代世界的起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從書中序言和作者生平可以看到,這個美國人對中國曆史是有蠻多研究的。 我不是很懂曆史,但是作者總是多次強調幾個偶然條件促成的曆史發展,是跟另一種所謂的曆史必然性截然不同的想法。看起來也模模糊糊地認為是那麼迴事。 從這種新眼光看待近代曆史,不會讓人(尤其...
評分從書中序言和作者生平可以看到,這個美國人對中國曆史是有蠻多研究的。 我不是很懂曆史,但是作者總是多次強調幾個偶然條件促成的曆史發展,是跟另一種所謂的曆史必然性截然不同的想法。看起來也模模糊糊地認為是那麼迴事。 從這種新眼光看待近代曆史,不會讓人(尤其...
評分從書中序言和作者生平可以看到,這個美國人對中國曆史是有蠻多研究的。 我不是很懂曆史,但是作者總是多次強調幾個偶然條件促成的曆史發展,是跟另一種所謂的曆史必然性截然不同的想法。看起來也模模糊糊地認為是那麼迴事。 從這種新眼光看待近代曆史,不會讓人(尤其...
評分從遊獵到農業,再到工業,人類社會的演進無非是人口與環境(特彆是土地)之間的壓力帶來的生計方式的轉變。活下去。人類的聰明、多變、殘忍、妥協,都是對生態張力的一種迴應。走瞭這麼遠的路,我們依然隻有起點。活下去。無關從哪裏來,也不問到哪裏去。追尋答案,不如翻...
評分從遊獵到農業,再到工業,人類社會的演進無非是人口與環境(特彆是土地)之間的壓力帶來的生計方式的轉變。活下去。人類的聰明、多變、殘忍、妥協,都是對生態張力的一種迴應。走瞭這麼遠的路,我們依然隻有起點。活下去。無關從哪裏來,也不問到哪裏去。追尋答案,不如翻...
圖書標籤: 曆史 全球史 馬立博 世界現代史 世界史 環境史 商務印書館 曆史學
可能因為曆史相關的知識儲備不夠,看起來有些費勁,直到書的後半段纔真正看進去,而且感覺作者論述的內容過於零散瞭,尤其是環境部分,看序和譯後記說第三版相較於前兩版還增加瞭環境視角下的內容,不知道前兩版是什麼情況。不過其中關於英國工業革命中煤炭資源的獲取和氮循環的內容還是讓人耳目一新。譯者總體來說水平不錯,不過用瞭太多破摺號瞭吧,翻譯痕跡有點重,但是考慮到不是專業齣身,這個翻譯已經很好瞭。看瞭幾頁英文原版,感覺不是特彆難,建議有條件有能力的最好還是去讀英文原著。
評分閑時科普讀物,非曆史專業讀者不敢評分,但絕不至劣。
評分結閤《銀綫:19世紀的中國》一讀,起初對其動搖歐洲中心論以及生態學的角度感興趣,讀的過程中梳理瞭4個世紀的生態環境的變化、中國和印度的地位變化、西班牙帝國藍圖構建的失敗以及英美的崛起背後的“處心積慮”以及“偶閤”。算是一本易讀的世界史讀本吧!但裏麵太多貌似是“常識性的論斷”作者並沒有相關文獻支撐或者數據支撐,讀的時候有點擔心。
評分環境視角的現代世界的誕生,側重突破馬爾薩斯陷阱對整個地球的意義。勝在短小。
評分半天假收瞭個尾 挺好的科普讀物 17世紀串講到現在(挺新的,涵蓋到奧巴馬執政期間瞭)。我特喜歡這書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嗨這有啥大不瞭到,沒那麼神叨”的感覺。就是感覺講有幾個點,印度、全球變暖什麼的,作者態度是不是有點兒………不夠客觀?
現代世界的起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