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1951— ),生于荷兰海牙,先后在荷兰和日本就学,曾于莱顿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和历史,后专注于研究日本。现任纽约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权与新闻Paul R.Williams教授,为《纽约时报书评》《纽约客》《金融时报》等多家重要媒体撰写评论。作品涉猎广泛,最新著作有《零年:1945》《阿姆斯特丹的谋杀案》等。
个人网站:http://www.ianburuma.com/
发表于2025-02-08
罪孽的报应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作者用对照的手法描述了二战后作为曾经发动侵略战争,并分别犯下“屠犹”及“南京大屠杀”的德国和日本社会 人民对战争这段历史的看法及认知。并指出之所以有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德国旧的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日本的天皇神道教崇拜并未改变。 作者也分析德国罪文化与日本耻文化的...
评分最后两章是在值班的时候囫囵吞枣般的读完的。全部读完后,和书评里另一位书友的见解一致——在读到德国的部分总觉得有点阅读障碍。可能是因为二战时期我们国人对于侵华战争这一段宣传得比较多、也因为我们作为受害者,对于侵略者有种仇恨感,并时刻绷紧了神经注意着对方的一举...
评分 评分本书对德日两国的国民心理分析得很到位,几个观点很不错:日本人政治上的不成熟(未形成辩论的传统)是导致无法正视历史的原因之一;文化并非唯一原因,政治体制更为关键。而把自己视为战争受害者(原子弹爆炸)而非加害者的心态更是概括的很到位。 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评分基本上遇到德国部分我就有阅读障碍,不知是翻译原因,我本身理解问题还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看到德国部分我就云里雾里。大致读出来的印象就是,德国人唯恐把纳粹批判地不彻底,唯恐把纳粹当做人来看,因为仿佛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从歌德席勒的德国里剥离出来。而日本的情况则不同,...
图书标签: 德国 历史 二战 日本 理想国译丛 伊恩·布鲁玛 理想国 世界史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作者走访二战的代表性城市奥斯维辛、广岛等,从相关的人物访谈、媒体言论,以及纪年活动及纪念建筑等文化产物各方面深入探讨,引导读者思考日本人与德国人在面对历史时的同与不同,追寻隐藏在反思与忏悔、否定与歪曲以及麻木与逃避背后的民族心理、集体记忆。
必须要吐槽一下布鲁玛写政治游记的水平,文风混杂,即便有精妙之语也会被淹没在不明所以的行文之中,应该学一学梁任公的文章了。不过话说回来,仔细读出布鲁玛背后的思考,不得不感叹他敏锐深刻的见识。布鲁玛更加认同环境决定论而非民族决定论,即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的差异,德国战后重组政府而日本则延续了原有的政体,也就比较好的解释了二者对于战争态度的不同,一个可以甩锅而一个不能。但就民族而言,布鲁玛同样发现德国和日本的极端性,日本是需要一个外在的他者来定位自身,无论是反对西方还是反对美国,对于它的极端是处于屈服与征服之间的;而德国坚信自我的塑造,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性格造就了歌德,也造就了奥斯维辛,它不取决于他者,但却是一种畸形的自豪与危险的极端。这一对比在我看来是布鲁玛最深刻的见解
评分对天皇没有审判使得不能自上而下进行清算,更多得着眼于广岛长崎使得他们以为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战争的发起者,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不足,觉得是单一事件。德国现在崇尚的是现行的政治制度,而日本依旧强调自己的民族性,也有可能使他们依旧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正义
评分读完奥斯维辛和活着回来的男人,我陷入了理想国出的书质量都很高的错觉,第三本我兴致勃勃翻开它苦读三日终于读完了,发现导读把该说的全都给你拣出来了。只看这位荷兰作家,说话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爱半句半句说,加上翻译有巨大问题我脑袋上一会冒出三百个问号一会眼神迷离,作者到底想说什么搞这么深奥半个字没看进脑子里。翻译背大锅靴靴,害我这本书大概贴了16个标签来厘清他到底想说什么
评分越来越讨厌日本这个岛国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正视历史呢!
评分作者的立意不明,写作手法也很迷,充斥着大量的渲染和个人主观想象,像杂文甚至散文,不能说是中立史观,确实是游记。
罪孽的报应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