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1951— ),生於荷蘭海牙,先後在荷蘭和日本就學,曾於萊頓大學攻讀中國文學和曆史,後專注於研究日本。現任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權與新聞Paul R.Williams教授,為《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金融時報》等多傢重要媒體撰寫評論。作品涉獵廣泛,最新著作有《零年:1945》《阿姆斯特丹的謀殺案》等。
個人網站:http://www.ianburuma.com/
二戰結束七十年來,當正義的一方歡呼勝利,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危險的民族”,又是如何麵對自己不光彩的過去?錶麵看來,德國人對大屠殺的徹底反省,日本對侵略責任的抵死不認,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曆史的陰影下,關於奧斯維辛、廣島、南京這幾個煉獄之所,關於曆史的勝者審判和曆史的紀念泛濫,以及為瞭實現“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兩個看似迥異的國度,實則都充滿瞭難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帶。走訪曆史的曖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話語之下的潛颱詞,同時作者也不忘一再追問:究竟該由來償還,這罪孽的報應?作者走訪二戰的代錶性城市奧斯維辛、廣島等,從相關的人物訪談、媒體言論,以及紀年活動及紀念建築等文化産物各方麵深入探討,引導讀者思考日本人與德國人在麵對曆史時的同與不同,追尋隱藏在反思與懺悔、否定與歪麯以及麻木與逃避背後的民族心理、集體記憶。
發表於2025-02-02
罪孽的報應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用對照的手法描述瞭二戰後作為曾經發動侵略戰爭,並分彆犯下“屠猶”及“南京大屠殺”的德國和日本社會 人民對戰爭這段曆史的看法及認知。並指齣之所以有本質區彆的原因在於:德國舊的政治體製的改革,而日本的天皇神道教崇拜並未改變。 作者也分析德國罪文化與日本恥文化的...
評分作者用對照的手法描述瞭二戰後作為曾經發動侵略戰爭,並分彆犯下“屠猶”及“南京大屠殺”的德國和日本社會 人民對戰爭這段曆史的看法及認知。並指齣之所以有本質區彆的原因在於:德國舊的政治體製的改革,而日本的天皇神道教崇拜並未改變。 作者也分析德國罪文化與日本恥文化的...
評分最後兩章是在值班的時候囫圇吞棗般的讀完的。全部讀完後,和書評裏另一位書友的見解一緻——在讀到德國的部分總覺得有點閱讀障礙。可能是因為二戰時期我們國人對於侵華戰爭這一段宣傳得比較多、也因為我們作為受害者,對於侵略者有種仇恨感,並時刻綳緊瞭神經注意著對方的一舉...
評分二戰是一場惡夢,然而麵對著自己曾經造成的罪孽,德國和日本的態度截然相反,德國此感到懺悔以求得到解脫,日本人則希望保持沉默以逃離罪責。人類學傢本尼迪剋特認為,導緻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日本人擁有的是亞洲人的"恥文化",而德國屬於基督教的"罪文化",兩種不同觀念的作用導...
評分作者用對照的手法描述瞭二戰後作為曾經發動侵略戰爭,並分彆犯下“屠猶”及“南京大屠殺”的德國和日本社會 人民對戰爭這段曆史的看法及認知。並指齣之所以有本質區彆的原因在於:德國舊的政治體製的改革,而日本的天皇神道教崇拜並未改變。 作者也分析德國罪文化與日本恥文化的...
圖書標籤: 德國 曆史 二戰 日本 理想國譯叢 伊恩·布魯瑪 理想國 世界史
我一直相信,原子彈底下無冤魂。 每次日本有個風吹草動,鄰國就紛紛抗議,喊幾句口號,煽動民族主義仇恨,這種做法和日本右翼極端分子也沒啥區彆。什麼時候纔能塌下心來,有這樣冷靜理性的聲音。
評分作者的觀點不夠明確,對很多關鍵問題的分析也欠缺力度,常有讀著讀著不知道他究竟想說什麼的感覺。堅持著看到最後瞭,還是覺得關於戰後德國和日本麵對本國侵略者身份的態度差異的根本原因不夠明晰確切,本來以為是一本分析現象類的書,結果隻是作者所見所聞的無序敘述。
評分作者的觀點不夠明確,對很多關鍵問題的分析也欠缺力度,常有讀著讀著不知道他究竟想說什麼的感覺。堅持著看到最後瞭,還是覺得關於戰後德國和日本麵對本國侵略者身份的態度差異的根本原因不夠明晰確切,本來以為是一本分析現象類的書,結果隻是作者所見所聞的無序敘述。
評分讀完奧斯維辛和活著迴來的男人,我陷入瞭理想國齣的書質量都很高的錯覺,第三本我興緻勃勃翻開它苦讀三日終於讀完瞭,發現導讀把該說的全都給你揀齣來瞭。隻看這位荷蘭作傢,說話不知道為什麼特彆愛半句半句說,加上翻譯有巨大問題我腦袋上一會冒齣三百個問號一會眼神迷離,作者到底想說什麼搞這麼深奧半個字沒看進腦子裏。翻譯背大鍋靴靴,害我這本書大概貼瞭16個標簽來厘清他到底想說什麼
評分奧斯維辛是德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原爆唯一受害者的標簽橫亙在前,政治宣傳擠占瞭空間,南京大屠殺成為小部分人的記憶。
罪孽的報應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