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H·尼古拉斯(Lynn H. Nicholas)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先后求学于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在牛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返回美国后,她在美国国家艺术馆供职数年。在她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旅居比利时时,她开始本书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尼古拉斯的处女作,她的作品还包括《残酷世界:纳粹网络里的欧洲儿童》(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2005)。尼古拉斯曾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波兰“波兰之友”称号。她还担任在艺术品返还审判和美国国会中的专家证人。
发表于2025-02-02
劫掠欧罗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希特勒青年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1906年千方百计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读。但连续两次被拒,1908-1913年期间希特勒只能靠售卖其画作维生,生活相当艰苦,甚至需要靠光顾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我们无法揣测这段经历对希特勒艺术观念的影响,但这段不算“美好”的...
评分 评分虽然已经看过同名纪录片,对纳粹劫掠艺术品的黑历史也有过不少了解,没想到这本中文再版的《劫掠欧罗巴》还是有些让我欲罢不能。艺术品是一个国家的文脉,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就是对待文明的态度。 第一章讲的是纳粹上台之后对现代艺术品的清洗。当1933年,德国现代艺术家Oscar ...
评分虽然已经看过同名纪录片,对纳粹劫掠艺术品的黑历史也有过不少了解,没想到这本中文再版的《劫掠欧罗巴》还是有些让我欲罢不能。艺术品是一个国家的文脉,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就是对待文明的态度。 第一章讲的是纳粹上台之后对现代艺术品的清洗。当1933年,德国现代艺术家Oscar ...
评分前些年,当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陆续回国时,在国人中又激起了对近代国耻的记忆,那不仅是英法联军在皇家园林中的劫掠,还被视为一段尚未抚平的创伤的象征。对中国人而言,这是特殊而难忘的经历,不过在西方历史上,这样的事却历来多有,至少从特洛伊战争以降的三千年里,都可谓...
图书标签: 历史 艺术史 艺术 二战 文化史 后浪 汗青堂 博物馆
在纳粹的疯狂行动和二战的轰鸣炮火中,追寻西方艺术珍品惊心动魄的经历
.....................
※编辑推荐※
在纳粹分子的疯狂、战争的炮火面前,油画、素描、雕塑,这些艺术品何其脆弱。虽然很多艺术品在二战期间被毁或至今下落不明,但是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古迹 救护官、神职人员、打包工、卡车司机等人的几番努力,根特祭坛画、《抱白鼬的贵妇》、《圣母与圣子》等很多西方艺术品最终保存了下来,我们现在仍可在博物馆、在教堂中看到它们。本书将用紧凑的情节带我们回顾这些珍贵艺术品在二战前后的跌宕经历。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详细解说了“二战”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同时向读者展现了盟国全力解救这些艺术品的细节。本书用紧凑的情节,叙述了纳粹分子对“堕落艺术”的清洗、纳粹高官在被占领国的艺术品购买狂欢、纳粹分子对犹太人所有的艺术品的无情夺取;讲述了在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时,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讲述了各方在战后对公共和私人收藏的追索、返还过程;描绘了希特勒、戈林、画商之间的艺术品竞争以及盟国救护官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博弈。
本书出版后深受好评,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后本书被改编为纪录片《劫掠欧罗巴》。
.....................
※媒体推荐※
一部读来犹如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的学术著作。
——《华盛顿邮报》
因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悬疑之感,此书立即变得引人入胜且令人惊惧。
——《洛杉矶时报》
令人入迷……情节紧张……一个关于在纯粹邪恶面前的道义勇气和伟大品格的骇人故事。
——《休斯敦纪事报》
就像任何军事历史学家透彻地了解其战场一样,尼古拉斯透彻地了解艺术世界……她的作品值得在那些自称文明开化之人中广为传阅。
——《纽约时报书评》
细节丰富、讲述传神……书中充溢着关于逃亡、阴谋、背叛和牺牲的故事,这些故事触动人心又意义重大。
——《旧金山纪事报》
作者翻遍了每一块残片,想尽一切办法去讲述二战当时艺术藏品的去向。但这并不是一个有关大屠杀中的人们所经历的恐怖故事。它是一部对好人和坏人如何渴望和追求伟大的艺术的学术审查。全世界的商人和馆长如何奸诈,如何隐藏,如何保护,纳粹敲诈,如何掠夺、偷窃和谋杀,以及那些献身的士兵和学者如何努力寻找这些作品并将其归还给他们的合法主人……不用成为艺术史家、律师、二战迷或学者……行之有效拓宽对二战和艺术知识的边界的书,喜欢死了
评分看得很痛心,看看又放放。书中提到的好些艺术品以前在欧洲博物馆里都看过,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曲折故事。而艺术品的动荡命运背后都是人间惨剧。这个“惨”字,是具体而微地用扎实的细节呈现出来的,也由此可见世局动荡中人性之复杂。不过书中涉及到的人名、艺术品名、机构名实在太多,基本上没有费心去记。作者对资料的搜集爬梳功夫着实厉害。
评分2星都是客气了,明明是旧版翻新的书,新版页面查看不到其他版本,但旧版页面却能查看到新版本,可以,非常生意精了,后浪是属长臂猿的,手都能够到豆瓣后台系统了。。。
评分从艺术品命运的角度记录二战。
评分这本书直观地堆砌史料,写尽二战期间欧洲艺术品的颠沛流离。人物众多、藏品无数,加上大量地名、机构名称,看得我在脑中自动打开了“专有名词省略器”。这一场浩劫实在真实地令人绝望,绝望地令人发笑。纳粹在短时间内先是无节制地劫掠财富,再“合法购买”艺术品,同时进行艺术审美的“净化运动”。以前很少关注到这个领域,但的确,人类通过战争进行大洗牌的企图中,怎可少了艺术品?尽管文字冷静,但更使其中记录的那些为艺术品死去的尸骨显得恐怖。恐怖的,是旋绕在尸骨上方的笑声。
劫掠欧罗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