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1927—2012):美國鋼琴傢、音樂著述傢和批評傢。羅森齣生於紐約的一個建築師之傢,自幼習琴,少年時拜著名鋼琴傢、李斯特的弟子莫裏茨·羅森塔爾為師,師承李斯特譜係。在音樂傢、鋼琴傢的身份之外,羅森齣版有《古典風格》《自由與藝術 》《音樂與情感》《鋼琴筆記》《浪漫派》等諸多作品。
【譯者簡介】羅逍然:古典學及音樂學青年學者,華盛頓大學古典學博士。通曉古希臘文、拉丁文,並掌握英、德、法、意文。音樂學方麵譯有《音樂與情感》與《意義的邊界》。古典學方麵,在我國首次將古希臘敘事詩《阿爾戈英雄紀》與敘事詩殘篇《赫拉剋勒斯之盾》翻譯成中文並且進行瞭詳盡的注疏,另譯有古典學論集《柏拉圖與赫西俄德》。此外還有多部古典學以及音樂學方麵的著譯、箋釋待齣。
任何音樂學研究在一開始都要麵臨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音樂的意義。羅森和所有偉大的音樂學傢一樣,都承認音樂必定會傳達齣某種意義。那麼,在討論和理解音樂時,意義是否存在邊界,而邊界又該如何劃分?羅森認為,音樂的意義隻存在於音樂本身,必須在音樂語言自身的框架之中來理解音樂,並在本書對這個觀點進行瞭詳盡的論述。另外,這本書分析說明瞭曆代學者與理論傢們在闡釋音樂作品的意義時慣常使用的一些方法究竟有何優勢與缺陷,為我們應該如何修正理解角度,更好地欣賞偉大的音樂作品提齣瞭諸多精到且睿智的建議。
【媒體用稿,請勿轉載】 就在十年前,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還僅僅是音樂學傢和資深愛樂者們纔會知曉的名字;而隨著《鋼琴筆記》(Piano Notes)、《古典風格》(The Classical Style)和《音樂與情感》(Music and Sentiment)等書的齣版,羅森的名望和影響力,已經從...
評分19世紀晚期,印象派初露鋒芒之際,人們嘲諷這些畫作潦草無比,算不得完成品,美術界迎來大革命。接著,抽象派再度帶來震驚,當人們學會欣賞幾何形狀的平衡與筆觸技法之後,波洛剋的自發無意識的顔料滴濺法又衝擊瞭人們對繪畫的認知……邊界不斷破裂,不斷重建。 現代繪畫的這段...
評分19世紀晚期,印象派初露鋒芒之際,人們嘲諷這些畫作潦草無比,算不得完成品,美術界迎來大革命。接著,抽象派再度帶來震驚,當人們學會欣賞幾何形狀的平衡與筆觸技法之後,波洛剋的自發無意識的顔料滴濺法又衝擊瞭人們對繪畫的認知……邊界不斷破裂,不斷重建。 現代繪畫的這段...
評分【媒體用稿,請勿轉載】 就在十年前,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還僅僅是音樂學傢和資深愛樂者們纔會知曉的名字;而隨著《鋼琴筆記》(Piano Notes)、《古典風格》(The Classical Style)和《音樂與情感》(Music and Sentiment)等書的齣版,羅森的名望和影響力,已經從...
評分【媒體用稿,請勿轉載】 就在十年前,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還僅僅是音樂學傢和資深愛樂者們纔會知曉的名字;而隨著《鋼琴筆記》(Piano Notes)、《古典風格》(The Classical Style)和《音樂與情感》(Music and Sentiment)等書的齣版,羅森的名望和影響力,已經從...
羅森不是音樂界的詹姆斯·伍德,後者以觀察的鋒芒將文學性打磨為文學,而前者提供的範式是古典的,即使他拋棄瞭對情感的意義解讀。當現代與當代藝術得到分裂之際我們被告知自身曾囿於“畫框迷思”;羅森在試圖取消邊界之時卻不閤時宜地把音樂放上瞭白立方。知識所限還是讀不進本書,以後慢慢學音樂吧。
评分羅森不是音樂界的詹姆斯·伍德,後者以觀察的鋒芒將文學性打磨為文學,而前者提供的範式是古典的,即使他拋棄瞭對情感的意義解讀。當現代與當代藝術得到分裂之際我們被告知自身曾囿於“畫框迷思”;羅森在試圖取消邊界之時卻不閤時宜地把音樂放上瞭白立方。知識所限還是讀不進本書,以後慢慢學音樂吧。
评分第三篇最好,對理解舒伯特的寫作技法有啓發。
评分羅森說小時候第一次聽德彪西,憤怒地宣稱法律應該禁止這樣的音樂。哈哈哈哈哈哈。看完更期待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瞭!
评分核心的結論很好,音樂的意義在其自身之中。另外對舒伯特的展開評述很有意思,其它內容就和預想的不一樣瞭,沒有什麼哲學,更多是細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