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亚•科托(Mia Couto,1955- ),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当今葡萄牙语文学的中坚力量。十四岁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作品三十多部,译成二十三种语言,1992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梦游之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的12部非洲小说”,并为他赢得卡蒙斯文学奖(2013)和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4)。作为非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梦游之地》以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对语言的改造,探寻了殖民大陆身份认同的出路与可能,在文字中重建了莫桑比克整个国度,也为作家的文学创作理念做出了近乎完美的注解。
闵雪飞,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葡萄牙语专业副教授,葡语文学研究者、译者,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理事。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葡萄牙语诗歌、葡语女性主义文学与葡语文学中的国家认同研究。主要代表译著与专著:《阿尔伯特•卡埃罗》《星辰时刻》《隐秘的幸福》《绿松上绽开的花:葡萄牙语文学漫谈》等。
发表于2025-04-22
梦游之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但是难以摆脱平淡的感觉,读完没有深沉的悲伤,也没有瞬间迸发的酣畅淋漓。 在情节上我怀疑《无尽之夏》和这本书的关联,没有考证。加上《少年派哦哦奇幻漂流》,鲸鱼和大海都构成了奇妙的幻想。对大海,漂流的渴望与迷茫,鲸鱼作为一种庞然巨兽,屈...
评分目錄 推薦序:莫三比克文化的啟蒙之旅 譯者序:夢遊的大地——並不「魔幻」的現實 第一章 死亡之路 金祖的第一本筆記 當世界像我們一樣年輕時 第二章 夢的文字 金祖的第二本筆記 世界天頂的地洞 第三章 馬克拉木薯的苦澀 金祖的第三本筆記 水鄉瑪提馬帝 第四章 斯科勒托的訓誡 ...
评分上半年有一部关于尚比亚女巫的非洲电影《你是女巫 你全家都是女巫》,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显然与好莱坞的“女巫”系列比较起来,这部由年轻女导演朗嘉诺.尼欧尼执导的电影,里头不仅没有女巫,还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女性主义电影。该电影的英文片名其实叫I Am Not a Witch;非常明...
评分如梦呓般的文字在书中流淌,像诗。 作者是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后裔,现在是该国家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非洲文学,的确没太看过,而且对非洲的一直就是两个印象来回交互,一种就是《战狼》,《血钻》里的那个非洲,顺便说一下,血钻的拍摄地就是莫桑比克;一个是传说中富饶的非洲,施...
评分上半年有一部关于尚比亚女巫的非洲电影《你是女巫 你全家都是女巫》,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显然与好莱坞的“女巫”系列比较起来,这部由年轻女导演朗嘉诺.尼欧尼执导的电影,里头不仅没有女巫,还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女性主义电影。该电影的英文片名其实叫I Am Not a Witch;非常明...
图书标签: 米亚·科托 莫桑比克 非洲文学 小说 非洲 莫桑比克文学 外国文学 长篇小说
据说,那里是一片梦游之地。因为当人们沉睡时,土地会移动到另外的时空。
《梦游之地》是米亚•科托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入选“20世纪非洲最伟大的12部小说”,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国际文学地位。1980年代,莫桑比克深陷内战。身为战争遗民,一位老人和一个男孩将一辆烧毁的巴士当作栖 居之所。他们发现了已故的乘客留下的笔记本,其中记叙了自己一生的故事。男孩为老人娓娓道来,笔记本里的故事与现实交织、融合。它隐喻的是战争过后的莫桑比克,人们在现实中残破的非洲大陆上寻找身份和文化认同,精神上却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而梦境则成为衔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桥梁。《梦游之地》写于1992年,它有力地控诉了战争遗留的深重苦难,并且用高度诗意、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一种与现实紧密连结的魔幻氛围,成为葡萄牙语文学史上珍贵的精神宝藏。
许多伟大作品巨细靡遗地描写崩毁与颓败,来展现战争摧残后的凋敝世界,但科托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呈现了战争所创造的世界。它如同不安的梦境,书中的角色、书外的读者,令他们惊奇的不是“反常”逐渐变得寻常,而是人们将“荒诞”当作现实,全然接受的能力。
——《纽约时报》
科托的叙述语调时而冷漠,时而令人着迷,而他对时间的精湛掌控力,让他足够媲美拉丁美洲最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
——《泰晤士文学增刊》
米亚·科托对文学语言的再创造是乔伊斯式的……他超越了西方的文学形式,为当代莫桑比克文学叙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皮雷斯•拉兰热拉(非洲文化学者)
让人惊叹的世界观 恢宏奇瑰
评分先入手的《母狮的忏悔》,却是最先读完封面惊艳的《梦游之地》,什么时候我无意识地变成了颜控,好吧,鄙视无效。作者用梦幻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上个世纪那段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摧残和荼毒。也展示了一个叫莫桑比克的国家历史与文化,接着读《耶稣撒冷》,估计母狮要排在最后了~
评分似乎阿斯图里亚斯在莫桑比克寻到了归属和知音,危地马拉的不停编织故事的梦椰树,于米亚•科托笔下则是马福拉树下的沉睡时会移动到另外时空的土地,“在死亡中诞生的双生女”,“梦是我们寄给其他生命的信”,一个破碎的、奇丽的世界,两条明显的故事线下对应两条梦之世界的暗线:永远也结束不了的战争,永远在“淌血的大地上垂死挣扎”的莫桑比克历史的阵痛与乡愁,以及作家寄托的词语的比喻的文字世界,“倘若没有阅读,他们真要孤独死了,现在幻想正在本子上的字母中行走”;“我们的记忆中住满了家乡的鬼魂”,莫桑比克的孩子注定一生见不到彩虹,莫桑比克的孩子不能哭泣
评分先入手的《母狮的忏悔》,却是最先读完封面惊艳的《梦游之地》,什么时候我无意识地变成了颜控,好吧,鄙视无效。作者用梦幻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上个世纪那段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摧残和荼毒。也展示了一个叫莫桑比克的国家历史与文化,接着读《耶稣撒冷》,估计母狮要排在最后了~
评分泛滥成灾的比喻,每一个人物都是苦难的哲学家和诗人,或者说是米亚·科托自己,整个世界语焉不详的奇观描摹难以称为真正的设定。米亚·科托大概是犯了年轻者的处女作、诗人写小说、奇观误作想象力等所有的错误,唯一的正确也许只是政治正确。语言很糟糕,金句成堆,金光闪闪的叙述是对战争和苦难的不严肃。科托自己也在书后的演讲文里着重谈论语言的问题,但他谈论的只是交流问题,而且那个语言和文学的语言也基本上不应该有关。如果不断的有人物死去就能让小说有冲击力,那好的案例也应该是《冰与火之歌》而非《梦游之地》,对了,我认为把梦作为灵感之源的写作一点也不能决定作品高级。介绍里似乎说他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但这部和《百年孤独》无法相提并论,马尔克斯是懂得人物和故事的共生的。
梦游之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