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历史面貌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都在回答这一问题,这些“史”从不同角度展示思想、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不同的理解思路。作者却反思性地认为:这些脉络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的,而是千百年后整理出的概念体系,以现代概念体系中的“史”来评介经学问题,未免以今律古之嫌。
这本书介绍了马融、郑玄、朱熹、孙诒让等多位学者的研究,呈现出经学在两汉、唐宋和晚清三个重要时期的研究典范。作者甩开了既成“史观”的束缚,以“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用语为宗旨,直接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挖掘其中有趣的思维过程,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经典、经学的多元可能性。
叶纯芳先生提出:礼学介于经学与历史之间,在讨论《仪礼经传通解》时涉及到礼学文献的编纂问题时该以何者为先的问题。可以思考经史关系和学术史书写的相关问题。 总评:相较于《文献学读书记》而言,因不涉猎礼学,相关内容难懂。作为论文集,数篇论文中传达出的思想认知可以使人思考作为学术史的“经学史”与存在于“经学史”语境中的经学内涵。
评分乔先生的文章文献扎实绵密,但每每涉及问题、观点时,总感觉偏平淡,可能是我更喜欢那种石破天惊的结论?(但这样的文章本身就少,而且未必可靠)
评分补标
评分務去陳言
评分北大@颐和园路5号寄来的大份狗粮。虽然夫妻店关注点有差,但都能以纯粹读书为乐还是能够屡有所见的,比如最后一位日据时代的经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