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发表于2025-02-02
爱的艺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很多学科,源于哲学,或者说的更武断一点,追寻所有学科的根源,都将追溯到某个哲学问题。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困惑,必须要从哲学去寻找答案和解脱。而“爱情”,就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 看过很多探讨爱情话题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里面的主...
评分你了解爱这件事吗?我们身边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人不曾为它所累,尘世间没有什么比对爱情的渴望更强烈的了。爱随时随地无时不刻都在发生,我们中间有人正在爱,有人即将要爱,剩下的则在花大量时间谈论爱和等待爱。毋庸置疑,人与人间的情愫是一个永无休止的争论,是一个人类永远...
评分无意中发现了这本《爱的艺术》,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的,由艾•弗洛姆著,李剑鸣译。读完一遍感悟颇多,让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现代的社会,如何去培养这种爱的能力,如何去正视爱,需要我们每个人慢慢去学习爱的理论,去努力实践爱。 琐碎的点滴~O(∩_...
评分很可悲的发现,实践爱的艺术往往是一个人的修行。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理想地认为: “要同对方建立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 。只有爱情才能带给我知识,在结合的过程中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
评分为一本没读完的书写评论,这个好象不太有资格…… 不过谁让这里空着呢,太遗憾了,如此神奇的一本书。 自然从理论上来学习如何去爱并不足够,爱一直被人看成是一种感性的东西。爱啊,快乐啊,幸福啊,满足啊……都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自然这本薄薄的册子不会...
图书标签: 心理学 弗洛姆 爱的艺术 爱情 哲学 心理 情感 心智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弗洛姆认为,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论爱,但其实很多人都并不具备爱人的能力。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他还认为,要想拥有“爱”的能力,首先要放弃自恋。其次是要抛弃父母以及成长过程对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才会真正有“爱”的能力。不再因为对某种自身缺乏之物的向往而爱。弗洛姆在不断失败的爱中,直到五十多岁才领悟而写下《爱的艺术》。。。SO。。。“爱”真是一生的学习 =,,=
评分自从我看一些自认为可以解惑人生的“真谛”的书后,我就再也不相信类似“爱的艺术”这些书了,你的行为对于一些准则是需要对手来配合和较量的,即使你遇见一个很糟糕的人,与你完全不搭边儿的人,你的艺术就好像是生锈的枪一样,这不是本书一开头那样强调的爱的对象,这是,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一个人不管他看了多少书,研究了多少道理,掌握了多少艺术,和所谓的“真谛”,遇见事了,没辙,第一反应依旧会按照自己的一贯性格http://www.douban.com/review/2083946/
评分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一种被教导“共产主义最终将解放世界的感觉”,这本书写的太教条、太枯燥啦。任何书,如果只从向善的方面来谈一个话题,只能流于空洞,最终教育出一个一个的伪君子。可能我是粗人吧,没从中学到什么东西。用13分钟看完此书。
评分我十四五岁时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认为托马斯和特蕾莎痛苦的根源在于他将爱系缚于一人而让性流散四方。这本书提示说,也许应该倒过来想问题:将性系缚于一人而让爱流散四方。
评分引用《你往何处去》的一句话:如果艺术不把人生美化,那么生活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就会常常以猴子的面貌出现。
爱的艺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