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著有《想象中国的方法》《当代小说二十家》《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抒情传统与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等多部著作。
发表于2025-01-22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编者按】本文根据王德威教授2015年4月1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所做的演讲《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的录音整理而成,整理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陈曦、王天贺,由李跃力副教授统稿,已经王德威教授审阅。原文刊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7辑。 谈论“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也...
评分 评分 评分【编者按】本文根据王德威教授2015年4月1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所做的演讲《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的录音整理而成,整理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陈曦、王天贺,由李跃力副教授统稿,已经王德威教授审阅。原文刊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7辑。 谈论“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也...
评分图书标签: 王德威 文学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 文学 抒情传统研究 现当代文学 海外汉学 *三联@北京*
20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基本被“启蒙”与“革命”两大现代性范式所主导。本书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抒情话语对此两大范式重做检讨;另一方面则对“抒情”做系谱学阐释,认为西方美学话语和中国传统诗学,共同铸就了抒情现代性从古典过度到现代的艰难途径。
作者细致分疏沈从文、林风眠、台静农、费穆、梅兰芳、何其芳、冯至等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们如何在20世纪中叶那个革命的“史诗时代”,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乃至挫败和苦难,与时代相撞相生,共同谱就了令人嗟叹回味的“抒情声音”
林风眠
评分格调不高。有不少炒冷饭。王堆老师还是省点体力搞点大题目吧。1)水平在线的章节,冯至何其芳一章串联梦与蛇,参以歌德、里尔克这种有迹可循的,还比较说得通;2)沈从文章,结论下得太轻易了,「有情的历史」无法打通最后的服饰史研究,毋宁是沈的「所南心史」,距有情论已是人事已非;明信片、渔舟图过度解读;3)用那么大篇幅写福兰成最为无聊,福兰成这种边缘到不行的人物就别费笔墨了。怹那写的叫文采吗,论证前言不搭后语,王老师居然还拿海德哥儿来做比,请问您自己信吗?简直是海德哥儿被黑的最惨的一次;4)台静农这个好题目写得一泡污,作者对书法史、书法理论的无知令人瞠目,搞个理念就往上贴;5)因为是翻译过来的,也有不少负分处理,本雅明老人家的aura被译为「气氛」,真的大丈夫吗。。。
评分抒情来自诗性自我与历史巨变最惊心动魄的碰撞,因此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经历剧烈转折,文学、文化抒情性的张力反以空前之姿降临,中国现代性的独特维度显现;本书所讨论的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难以归类,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也同样,唯一相仿佛的就是抒情性,而抒情也有极其复杂和矛盾的光谱;第一章是中国诗学的演变从浪漫到宣传;第二章是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聚焦抒情考古学;第三章是冯至和何其芳的诗歌的抒情的再生缘;第四章是胡兰成的背叛的诗学或美学;第五章是台湾旅日作曲家和诗人江文也追寻身份认同的悲喜剧;第六章是林风眠和徐悲鸿关于抒情与写实的争辩;第七章是费穆的两部电影背后的战争和爱情;第八章是台静农从文学到书法的艺术转型;将内在于抒情传统的某些元素重新编码,重新发现了六朝、晚唐和晚明三个时刻;沈从文自称是收拾破衣烂衫
评分若果大卫王的“抒情史学”,或“有情的历史”,或如本书题名这般理论范域和“基调”,能落到更为实际的地方,且能展开对革命诗学中抒情面相的阐述,或许“抒情”这一发明的有效性和说服力会更高,更能呈现“抒情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情感、历史驱动的意识形态”的复杂、多维面貌。这些并不是作者没有意识到的方面,而是在对其所身处的学术语境和想要对话、竞争的话语对象的诸种考虑之中,有意去规避、省略的地方。在此意义上,学术不可能不呈现为一种“政治”,作者所采取的论述策略和挑选的材源,拼贴和剪辑,细读中的侧重和忽视,排兵布阵,也都是“有意为之”,渗透了某种基本的历史态度乃至政治态度,其谋也大。我想,这也是情理之中吧。
评分抒情话语如何承担中国现代性的文化责任?才疏学浅看不太明白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