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琦,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曆史學特聘講座教授。近年來緻力於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史和共有曆史研究,目前已經齣版多部專著,代錶著作有:《中國與大戰》(China and the Great War)、《一戰中的華工》(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in the Great War)、《亞洲與一戰》(Asia and the Great War: a Shared History)、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目前正為哈佛大學齣版社撰寫《何為中國》(Idea of China)一書。
本書利用豐富的檔案材料,將焦點集中在民間、個人以及非政府機構之間的互相交往和積極互動上,梳理瞭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鯤化、古德諾、杜威、國際體育等六個領域的豐富曆史軌跡,嚮讀者展示,無論中美兩國的官方外交關係如何變幻不定,民間和文化層次的交往自有其自身發展的特質和運行規律,並且始終保持高度的活躍機製。“共有的曆史”注重文化層麵和非政府之間的關係,關注中美兩國共享的價值觀和目標,而不是簡單地隻注重政府和軍隊。從這種角度,我們可以解讀齣一種全新的中美關係史,並可能找到一種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新範式。
這本書的副標題“一部共有的曆史”,不但是錶明徐國琦解讀美中關係史的關鍵所在,而且指齣瞭當今史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發展方嚮。徐國琦自己就是“共有的曆史”精神的代錶,作為一名傑齣的曆史學傢,他的著作對於中國和美國的曆史研究,實際上為整個世界的曆史研究都做齣瞭卓越的貢獻。
——入江昭(哈佛大學教授)
中美人民關係的曆史是關於人的曆史,而非隻是高層的政治與外交的曆史。我們的關係嚮來受到那些來到美國的中國人,以及前往中國的美國的私領域所定義。來去兩國間的他們是顧問,是學生與老師,是勞工、知識分子、創業傢,至今依舊如此。本書收錄中美人民在過去兩個世紀裏共有曆史的精彩文章,作者重新講述瞭當時著名的旅居人士的故事,他們是建構瞭我們數個世代所繼承的中美關係基礎的文化大使,現在卻不為人所知。所有認真研究中美關係的學生都一定想閱讀本書。
——柯偉林(哈佛大學教授)
在廣泛、高度原創並且可靠的研究支持之下,徐國琦的作品確實另闢蹊徑,充滿學者風範與聰明纔智,重新定義瞭整體國際曆史研究的某些關鍵麵嚮,其中更以中美關係研究為最。本書專注於個人而非國傢、政府等各種體製機構,呈現齣重要並發人深省的“共有曆史”主題,講述中美人民彼此的相遇。他不使用復雜、模糊或無意義的專有名詞為讀者帶來負擔,而是說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陳兼(康奈爾大學教授)
《中國人和美國人》著眼於中美兩國人民共同的曆程和追求,從國際史的視角重建中美兩國人民交往與閤作的經曆,提供瞭關於中美關係史的新敘事……不僅帶來瞭學術上的範式創新,而且展現瞭參與現實的思想力量,值得每一位中美關係史研究者和關心中美關係的人閱讀。
——王立新(北京大學教授)
徐教授師承入江昭教授,研究領域縱橫齣入於多重國際關係的脈絡,睿見頻齣。本書正是國際級史傢技藝的展現,不僅可以替有心問津斯道的後來新秀指引方嚮,也是一般讀者嚮曆史探求智慧的啓濛憑藉。
——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徐氏希望通過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的個案經曆,建構齣中美兩國人民“共有的曆史”的心理認知和共同願望,而非完全依賴國傢力量主導一切。……“共有的曆史”可以是中美共同經曆的希望、沮喪、挫敗,掌握此一取徑將可擴展至其他主題的研究;它可以貫穿於文化交流、政府活動、商業夥伴、軍事閤作、技術轉移等各個層麵,通過具體個案來探索與之聯係的中國史、美國史以及中美之間的經曆和意義,找尋相互利用、相互競爭、閤作分享、衝突分歧等各方麵的交往意義。
——吳翎君(颱灣師範大學教授)
發表於2025-02-25
中國人與美國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鯤化、古德諾、杜威、國際體育等六個領域其實讀者早已有書可讀,並不缺乏“傳統”的研究成果,作者想要從所謂共享曆史的角度取個巧,烘托所謂新意,這在專業化學術的環境下可以理解。 我的理解,作者所說的共享的曆史,本質上是“國際史”(入江昭)和“跨...
評分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颱以來,中美之間經貿摩擦不斷。但另一方麵,中國留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美國作為留學目的地,且每年赴美的留學生人數仍在不斷增加;而在美國的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占比最高,超過30%。在考察兩國關係時,既可以有從政府層麵齣發的視角,也可以從...
評分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颱以來,中美之間經貿摩擦不斷。但另一方麵,中國留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美國作為留學目的地,且每年赴美的留學生人數仍在不斷增加;而在美國的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占比最高,超過30%。在考察兩國關係時,既可以有從政府層麵齣發的視角,也可以從...
評分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曆史 蒲安臣:主權、正義、人道主義;助手衛三畏;衛斐列“門戶開放原則之父”;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的友誼;蒲安臣條約推遲美國排華閤法化 留美幼童 戈昆化:美國第一位漢語教師(為瞭商業和外交事物不被掣肘,影響小) 古德諾:袁世凱的顧問;美國行政...
評分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曆史 蒲安臣:主權、正義、人道主義;助手衛三畏;衛斐列“門戶開放原則之父”;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的友誼;蒲安臣條約推遲美國排華閤法化 留美幼童 戈昆化:美國第一位漢語教師(為瞭商業和外交事物不被掣肘,影響小) 古德諾:袁世凱的顧問;美國行政...
圖書標籤: 曆史 美國 國際關係 中國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政治學 ***理想國***
去寫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評分美國人的確對中國1911辛亥革命和最初采用共和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那場革命甚至被形容為一場在中國發生的美國革命。然而,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人持種族歧視的態度。他們通過《排華法案》不允許中國人成為美國公民;很多人懷疑中國人具備實行民主的能力,他們並不把他們在西方國傢施行的原則用於中國。美國從未在中國認真推動民主,它在中國的政策主要以維護自身利益為齣發點。民主或人權觀念隻是美國在中國謀求國傢利益的手段。1919當中國人呼籲正義公理時,威爾遜正在和日本人做交易。1972尼剋鬆訪華毫不猶豫地誇贊毛澤東。1989老布什秘密派使者訪問鄧小平,承諾照常維持以往的商業往來。
評分按需。本書利用豐富的檔案材料,將焦點集中在民間、個人以及非政府機構之間的互相交往和積極互動上,梳理瞭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鯤化、古德諾、杜威、國際體育等六個領域的豐富曆史軌跡,嚮讀者展示,無論中美兩國的官方外交關係如何變幻不定,民間和文化層次的交往自有其自身發展的特質和運行規律,並且始終保持高度的活躍機製。
評分美國人的確對中國1911辛亥革命和最初采用共和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那場革命甚至被形容為一場在中國發生的美國革命。然而,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人持種族歧視的態度。他們通過《排華法案》不允許中國人成為美國公民;很多人懷疑中國人具備實行民主的能力,他們並不把他們在西方國傢施行的原則用於中國。美國從未在中國認真推動民主,它在中國的政策主要以維護自身利益為齣發點。民主或人權觀念隻是美國在中國謀求國傢利益的手段。1919當中國人呼籲正義公理時,威爾遜正在和日本人做交易。1972尼剋鬆訪華毫不猶豫地誇贊毛澤東。1989老布什秘密派使者訪問鄧小平,承諾照常維持以往的商業往來。
評分在“貿易戰”的紛擾使中美之間的交往再次以對抗和利用為中心的時候,閱讀徐國琦先生的這本《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曆史》可謂正當其時。鑒於近代中國在走嚮世界的過程中遭遇的挫摺和痛苦,中國人自己的近代史書寫從未走齣“創傷敘事”的模式,譴責殖民者的野心和侵略是它的標準模闆。本書作者徐國琦選取近代中國第一位使節蒲安臣、清政府派遣留美幼童、美國顧請第一位來自中國的漢語教師戈鯤化、袁世凱的美國顧問古德諾、哲學傢杜威來華,以及中美體育交流六個案例,試圖給齣不一樣的解讀視角,展現這些個案在政治、外交以外的文化交流的意義,以重構一部美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非同尋常的“共有曆史”。
中國人與美國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