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德勒茲,1925年1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1944年中學畢業後就讀於巴黎索邦大學哲學係,1952年發錶處女作《休謨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學》,1957年任索邦大學哲學史助教,1960年任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專員,1964—1969年任裏昂學院哲學教師,1969年接替米歇爾·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教授至1987年退休。
1995年11月4日,德勒茲因難忍肺疾摺磨,從巴黎住處的窗戶墜樓自殺。
本書是對普魯斯特的名著《追憶似水年華》的一種全新解讀。作者一反傳統的現象學式解讀把《追憶》視為一種“反邏各斯”,其中不再存在一個超越一切認知經驗的主體自我,而是一個被動接收世界之符號客體,從而對西方哲學的經峻闡釋體係提齣挑戰。本書見解獨到,語言精闢,讀來既發人深省,又趣昧盎然。本書自1964年初版後受到廣泛關注,多次再版,是作者早期的代錶作之一。
本書是對普魯斯特的名著《追憶似水年華》的一種全新解讀,書中具體包括瞭:符號的類型、符號係統中的多元化、《追憶》的層次、三種機器等內容。本書見解獨到,語言精闢,讀來既發人深省,又趣昧盎然。本書自1964年初版後受到廣泛關注,多次再版,是作者早期的代錶作之一。
發表於2024-12-22
普魯斯特與符號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朝嚮逃逸綫 ——德勒茲的差異-欲望-生成 一束“我思故我在”的光照亮瞭世界,但伸嚮對象的手仍然被二元論的玻璃罩所阻擋;康德式的劃清界限把那畫地為牢的圈越畫越小,人類退後,把舞颱留給上帝;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齣來...
評分最近開始對著譯者的word原稿,一點點校看。 果然文章是改齣來的,不過,如果這麼說,自然有不少地方還不夠“純淨”,或者是句式太長,或者是不夠利索。 不過譯者對原稿的許多改動,已經讓我受益匪淺瞭。特彆喜歡這句:“愛就如死,當我們想象著我們還能活得足夠久,以便能看到...
評分德勒茲的普魯斯特1:柏拉圖的光照 我一直認為,德勒茲是個天纔的批評傢。他的這一纔能在對卡夫卡和培根的評論中已得到充分展示:低垂的頭與昂起的頭、圓形場地、無器官的身體,等等。他總是能用自己的理論長矛撥開籠罩在文本之上的混沌一團。或者更確切地說,他是一個魔術...
評分朝嚮逃逸綫 ——德勒茲的差異-欲望-生成 一束“我思故我在”的光照亮瞭世界,但伸嚮對象的手仍然被二元論的玻璃罩所阻擋;康德式的劃清界限把那畫地為牢的圈越畫越小,人類退後,把舞颱留給上帝;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齣來...
評分哲學是外行,德勒茲這個人更是第一次聽說,陰錯陽差的就買瞭讀瞭,竟然還讀完瞭,暈。 一直狂喜歡普魯斯特,雖然那個長長的《追憶似水年華》怎麼也讀不完,都一年多瞭說。 看瞭這個書,覺得到底還是法國人懂法國人啊,好像對普魯斯特有瞭點懵懵懂懂的入門的感覺,迴去再好好把...
圖書標籤: 德勒茲 普魯斯特 哲學 法國 文學批評 文化研究 普魯斯特與符號 文學理論
“一件藝術作品比一部哲學著作更有價值,因為在符號中所包含的東西比所有明確的含義更為深刻。”
評分十分有啓發,且不艱深。又看齣瞭德勒茲對伯格森的“揚棄”:伯格森總是容易在綿延(duration)裏陷入邏各斯之中,無法掙脫現代枷鎖用後現代主義去打碎原有的時間觀。而這一點在第一部分對於分析《追憶》——引用普魯斯特真是信手拈來——的四個符號世界以及與其相對的四種時間,這樣縝密的分析隻留讀者嘆服之份。當中還齣現瞭“差異與重復”,德勒茲一大重要概念。在第二部分關於文學機器的批評之中,則屬對於“三種機器”和邏各斯與統一性的分析最齣彩。這些創見讓人讀《追憶》的欲望更強瞭,可謂一次超越文本的文學批評,也有瞭一個在後現代視域中被再現的普魯斯特,頗有作多於述意味。翻譯甚佳,對理解大有助益。勘誤:p093 想望應作“嚮往”。
評分用符號學解讀普魯斯特的方式,目前看來是最全麵的。德勒茲的對普魯斯特的引用簡直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
評分翻譯的確實好。
評分思想傢的評論和一般人就是不一樣,作者緊緊抓住符號來闡釋普哥的迷人世界,喜歡前半部分的分析。
普魯斯特與符號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