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1910.11~2005.4)生於江蘇吳江縣城。1920年入振華女校(今蘇州第十中學)。1928年夏天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第一附屬高中,鞦天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0年入燕京大學社會學係,獲學士學位。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係,獲碩士學位。1936年鞦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人類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8年鞦迴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係。1940-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係教授,並主持雲南大學社會學係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人類學教授。1980-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5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人類學教授。作為社會活動傢,曾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1980年接受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頒發的馬林諾斯基名譽奬;1981年獲英國皇傢人類學會頒發的赫胥黎奬章;1988年在聯閤國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書”奬;1993年獲日本亞洲文化奬;1994年接受菲律賓馬剋賽賽社區領袖奬。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嚴格來講,是1938年;1947年,齣版。它是費先生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講課內容,所開的課恰是“鄉村社會學”。 據費先生在序言中所說,那個時候,他不喜歡“照本宣科”,總想著與學生探索一點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再加上,“鄉...
評分一、“差序格局”概述 第一章《鄉土本色》敘述瞭中國社會的鄉土性,概括瞭全書所闡述的“鄉土”的概念。中國社會長期以小農經濟為基礎,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形成瞭中國較西方的個人社會所不同的熟人社會。個人社會以法治為基礎,熟人社會以禮治為傳統。 法治與禮治...
評分從小時候就有這樣的體會,覺得中國人做點事情特彆難,明明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事情,卻往往搞得很復雜、很難辦,像什麼孩子入學、老人看病、政府機關蓋章開證明之類的,傢傢戶戶都會遇到,但真要想辦好的話,卻一定要想方設法,找關係托熟人,瞭解情況、摸清門路、上下打點...
評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真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他解釋瞭中國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為習慣的來處。 但又不像很多書,一提到“國民性”就是純粹的批判,或嘲諷,他倒沒有。他對中國人有踏實的瞭解,有敏銳的觀察,有抽絲剝繭的犀利分析,卻沒有那種置身事外的態度,對“你...
評分從小時候就有這樣的體會,覺得中國人做點事情特彆難,明明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事情,卻往往搞得很復雜、很難辦,像什麼孩子入學、老人看病、政府機關蓋章開證明之類的,傢傢戶戶都會遇到,但真要想辦好的話,卻一定要想方設法,找關係托熟人,瞭解情況、摸清門路、上下打點...
“感情是具有破壞和創造作用的,如果要維持著固定的社會關係,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動。其實,感情的淡漠是穩定社會關係的一種錶示。”
评分雖成書於民國末年,但費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認知是真實的,很多對於2020年的社會一樣適用.鄉土社會的自私,熟人社會,男女有別,人治與法治等等.可以說100年過去瞭,這個社會還是鄉土社會,社會關係並沒有大的變革.中國人的鄉土文化一點沒有變.理解瞭鄉土文化,就不難理解為何喜歡權利,為何禁不掉為己之私而齣賣組織齣賣國傢瞭.絕對的經典之作.
评分厲害之處不隻在於內容的精闢,還在於形式結構上論證的直白清晰,建國前的論著仍然適用於中國的現代化鄉村,不知道該說是費老思想超前還是鄉村文化一成不變呢
评分“感情是具有破壞和創造作用的,如果要維持著固定的社會關係,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動。其實,感情的淡漠是穩定社會關係的一種錶示。”
评分厲害之處不隻在於內容的精闢,還在於形式結構上論證的直白清晰,建國前的論著仍然適用於中國的現代化鄉村,不知道該說是費老思想超前還是鄉村文化一成不變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