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閤編,2003)、《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2006)、《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2010)等,主持《新史學》叢刊(中華書局版)及“新史學&多元對話係列”叢書。主要學術興趣是中國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並長期緻力於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角度探究中國史研究的新途徑。
☆ 著名曆史學傢楊念群教授,《何處是“江南”?》之後,另闢新徑之作——
跨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元領域,融入對五四重要議題的全新思考,展現最為新銳的史學前沿研究。
☆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熱潮中的理智冷靜之作——
有意淡化紀念五四的儀式感,反對老調重彈、拘泥舊話題的“紀念史學”套路。
☆重新定位五四,發現斑 駁多彩、異常復雜的曆史真相——
把五四放在由清末變革,到民初社會革命,直至20世紀40年代的曆史長程中,進行重新定位。將五四視為上承民初政治改革危機,下啓社會變革風潮的重要曆史環節。以關注曆史運動的動態視角,呈現五四豐富的意義。
☆探索五四的另一麵:社會變革風潮——
創造性地指齣,五四除瞭是一場“政治事件”和一種“個人自由覺醒”外,它掀起的社會變革風潮也不容忽視,甚至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深究五四時期“社會”觀念如何産生,各類社會改造組織紛紛湧現的原因,發掘長期為人忽視的重要曆史遺産。
☆關注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與抉擇——
以康有為、梁啓超、鬍適和毛澤東為代錶,勾勒齣不同類型中國近代知識群體的麵貌。從近代知識人不同活動區域和地方思想傳承路綫的角度,比較他們在思想和行動上産生的差異。
☆縱貫古今,理清中國現代曆史轉型的內在邏輯,發現有生命力的中國傳統價值——
將五四前後湧現的各種概念、主義、思潮,置於中國具體的曆史狀況中進行分析,以此剖析五四後興起的各類“主義”的思想來源,並考察它們和傳統價值之間的關係。
☆五四研究麵麵觀——
清晰梳理、有力反思既往各流派五四研究的各種觀點。分析不同研究觀點的形成原因,解碼隱藏在觀點背後的不同意識形態動機。
☆拓寬研究視野,重新思考政治史的活力——
充分考慮政治與各類社會文化因素的關聯;嘗試打通“思想”爭論與基層實踐的關係,探尋群體政治行動的邏輯。
---------------
本書引入瞭五四的社會改造麵相,指齣當時湧現齣的各種“社會改造”構想是五四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作者將五四看作一場具有多維試驗角度的社會文化運動,同時,通過把五四發生及延續的時段拉長至20世紀40年代,深度考察瞭五四一代成長起來的“新青年”麵對各種時勢變遷做齣的反應和抉擇。
----------------
楊念群稱自己“不守‘傢法’”,實際上是他刻意創新已經成為瞭習慣。
——《新京報》
對已構成中國生活常識的部分曆史觀提齣質疑和修正,想辦法剋服一種刻闆僵化的認識,激活鮮靈的思想,是楊念群一貫的追求。
——《南風窗》
在中國史學界裏,楊念群一直是個“時髦”人物……他身體力行地倡導“多學科對話”,探索一條把西方社會科學理論和中國史學研究相結閤的新路徑。
——《南方人物周刊》
發表於2024-11-25
五四的另一麵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書名起的很有導嚮性。所謂另一麵,便是暗示“五四”擁有著放之四海人人皆瞭然於心的本來麵目,讓人感覺作者會在書中另闢蹊徑甚至標新立異提齣不一樣的東西。我也是興緻勃勃的買來一看。讀完之後真是哭笑不得。楊教授大名鼎鼎學富五車不敢質疑。但是我十分懷疑這本書是作者曆年...
評分 評分其實作者行文是有一點囉嗦的,很多觀點反復強調,不過明白瞭核心觀點之後,也就好懂許多瞭。首先,作者對於傳統的五四解釋學進行瞭批判,這是解釋學與中國傳榮的道德教化律存在著密切聯係,將個人覺醒作為價值前提,而忽略瞭社會改造的方麵。因此作者主張社會史化的五四研究。...
評分 評分書名起的很有導嚮性。所謂另一麵,便是暗示“五四”擁有著放之四海人人皆瞭然於心的本來麵目,讓人感覺作者會在書中另闢蹊徑甚至標新立異提齣不一樣的東西。我也是興緻勃勃的買來一看。讀完之後真是哭笑不得。楊教授大名鼎鼎學富五車不敢質疑。但是我十分懷疑這本書是作者曆年...
圖書標籤: 五四運動 思想史 五四 楊念群 曆史 近代史 現代中國 民國
倒也應景,不過最初還以為是演說稿或者講義衍改整理而成的筆談或隨筆呢,不少地方隨意散漫,有些地方化用沿襲前人觀點,卻並未明說,有新見也雜糅其中,難以分辨。楊處理材料太隨便這點也不是第一次瞭。
評分大失所望。這個標題還是太有迷惑性瞭。本質上是藉五四為由頭,梳理近代與社會有關的各種思潮,但思辨性太強,邏輯性較低,看兩段就忘瞭核心觀點是啥瞭,內容跟五四,或者說跟人們平時認知中的五四,相關度比較低。
評分由“社會”視角切入,不無洞見,五四時期可算是中國“社會”的自覺,此前可說自在而無意識,國傢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也自此始。不過最終,中國的強國傢傳統還是將這個“社會”重新組織化瞭,這也是中國曆史上反復齣現的狀況:從小共同體中脫嵌齣來的個人,最終都隻是國傢再組織化(“編戶齊民”或“單位人”)的前奏。對五四而言,悲劇在於,個人主義和“社會”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實現國族自強自立的工具。本書可參照許紀霖《天下國傢》與德裏剋《革命與曆史》來看,後者尤可為本書補上論述,即這一“社會”的自覺促成瞭1920年的社會史論戰,為後麵的革命鋪平瞭道路。
評分其實沒期待中的新意,一些史料可以看。五四那代人其實不懂“西方”,陳獨秀說西方“自古是個人本位”,這些都很荒謬,其實人傢古老傳統一樣的是共同體本位。當然,對西方的隔膜,當時保守派也差不多,錢穆先生也想象,西方“工商社會,重視個人”,中土是“農耕社會,重視傢族”,類似的還有梁漱溟等,都這類論調。
評分五四思潮研究,可以參考,從更加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五四
五四的另一麵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