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美国“极简主义”代表作家,并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
1938年5月25日出生于俄勒冈州克拉斯坎尼镇,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
高中毕业后,即养家糊口艰难谋生,业余学习写作。卡佛人生的前一半充满了苦难与失望。失业,酗酒,破产,妻离子散,友人背弃,坠入人生之谷底。晚年文学声名渐高,却罹患肺癌,五十岁便英年早逝。
卡佛的作品风格和他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精简冷硬。他不是用天才来写作,而是呕心沥血的写作。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代表作有《请你安静一下好不好?》《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大教堂》《何方来电》等。
发表于2025-02-23
大教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希望本无所谓有 书名:《大教堂》 作者:雷蒙德•卡佛 译者:肖铁 版本:凤凰出版集团/译林2009年1月版 《大教堂》出版于1983年秋天,这年春天,雷蒙德•卡佛获得美国文学院颁发的“施特劳斯津帖”,他辞掉在塞热库斯大学的教职,第一次不必再为生计发愁,成为职业作家...
评分几年前,在楚尘家(他把客人留下,去打约好的网球),翻开卡佛的一本老版的《去圣佛朗西斯科干什么》,就被他简约的笔触吸引住了。而卡佛更吸引我的是他一点不“装逼”。不过这个写完后,主编觉得和他心目中的卡佛不符,后来他又亲自写了一篇卡佛。据说村上春树和苗炜,都常把...
评分上上个周末钱粮胡同的老板娘跟我说,她要在涵芬书楼,译林出版社为《大教堂》办的读者交流会上做嘉宾,让我去。我看了看那张不知道译林哪个少根筋拟定的交流会通稿,上面写着早上十点,运了半天气,才咬着后槽牙答应了。果然,到了那天,除了老板娘自己以外,被我勾引的几个小...
评分就算是卡佛的短篇小说,我也能翻开某篇的前两页,再翻翻它的最后一页。然后仅仅是吃饺子的功夫,就将中间的叙述猜个七七八八。 也许只是几十年中间的一个钟头,也许只是漫长人生中间一个甚至不被主角注意到的小事。只是当某个片断出现之后,你的人生就变得“不同”了。也不是...
评分图书标签: 雷蒙德·卡佛 小说 美国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卡佛 大教堂 文学
几乎所有评论家都从这本《大教堂》中嗅出卡佛的变化来。在这本创作于1982年到1983年间的小说集中,如果说人物和情节仍延续了卡佛早期作品的灰暗和无法自拔的话,在几篇篇幅较长的作品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卡佛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一点点光亮。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一系列小人物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重逢恋人被轰出了刚刚借来的房间(《瑟夫的房间》);生活就像坏掉的冰箱里的食物一样腐臭变质(《保鲜》);奔波的人失望地离开,扔下了曾经挚爱的东西(《马笼头》);父亲在痛苦的回忆中,拒绝下火车去见来接站的儿子(《软座包厢》);甚至因耳屎堵住了耳朵而带来的不便和恐惧(《小心》)。交流的匮乏和艰难,成了整部小说集凸显的主题,不管是在父子间、情人间、夫妇间,还是朋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间,语言和身体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苍白的角落。但在《好事一小件》、《电话来自何方》以及《大教堂》中,卡佛正在步履维艰地一点点“远离那威胁性的模糊,朝着希望而不是恐怖迈进” ,不管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弱和渺茫。我们读到了一对刚刚失去儿子的夫妇和一个一直打来骚扰电话的面包师之间的和解;一个酒鬼鼓起勇气,准备拨通妻子的电话;一个男人放下了心理的抵触,在一个盲人的指触下,闭上眼感觉着大教堂。在访谈中,卡佛解释了自己的改变:“我想,现在的感觉更加乐观了一点。当然在大部分小说中,人物的麻烦得不到解决。人们的目标和希望枯萎了。但有时,而且恐怕是经常,人们自己不会枯萎,他们把塌下去的袜子拉起来,继续走。”
比“谈论爱情”那本更日常,描述普通人生活里那些可以感受到其存在却又难以言传的东西。很多篇都读来有点想哭,像一把刀又像一个拥抱。很庆幸在这样的人生阶段读到这些文字,陪我体察生活的滋味。
评分我只是怀念海明威
评分卡佛大概就是聚会上面的冷场帝。讲的故事不激动人心也没什么笑点,很日常的丧,是懦弱和愚蠢造成的丧,大家都在逃避掩饰不愿提及的丧。可这些不讨喜的、很快就被人打岔截断的故事,却是聚会结束后回家路上,脑中唯一留下的故事,以及明天可能出现的伤心事。一个忠告:心情低落不要看卡佛。
评分还是理查德耶茨更胜一筹。
评分比“谈论爱情”那本更日常,描述普通人生活里那些可以感受到其存在却又难以言传的东西。很多篇都读来有点想哭,像一把刀又像一个拥抱。很庆幸在这样的人生阶段读到这些文字,陪我体察生活的滋味。
大教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