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濛德·卡佛(1938—1988),美國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傢、詩人,美國“極簡主義”代錶作傢,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
1938年5月25日齣生於俄勒岡州剋拉斯坎尼鎮,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
高中畢業後,即養傢糊口艱難謀生,業餘學習寫作。卡佛人生的前一半充滿瞭苦難與失望。失業,酗酒,破産,妻離子散,友人背棄,墜入人生之榖底。晚年文學聲名漸高,卻罹患肺癌,五十歲便英年早逝。
卡佛的作品風格和他自身經曆密切相關,精簡冷硬。他不是用天纔來寫作,而是嘔心瀝血的寫作。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說和詩為主,代錶作有《請你安靜一下好不好?》《談論愛情時我們說些什麼》《大教堂》《何方來電》等。
幾乎所有評論傢都從這本《大教堂》中嗅齣卡佛的變化來。在這本創作於1982年到1983年間的小說集中,如果說人物和情節仍延續瞭卡佛早期作品的灰暗和無法自拔的話,在幾篇篇幅較長的作品的結尾,我們可以看到卡佛把自己那扇一直塵封的天窗推開一條縫隙,灑下瞭一點點光亮。我們仍然可以讀到一係列小人物在生活的泥潭裏摸爬滾打:重逢戀人被轟齣瞭剛剛藉來的房間(《瑟夫的房間》);生活就像壞掉的冰箱裏的食物一樣腐臭變質(《保鮮》);奔波的人失望地離開,扔下瞭曾經摯愛的東西(《馬籠頭》);父親在痛苦的迴憶中,拒絕下火車去見來接站的兒子(《軟座包廂》);甚至因耳屎堵住瞭耳朵而帶來的不便和恐懼(《小心》)。交流的匱乏和艱難,成瞭整部小說集凸顯的主題,不管是在父子間、情人間、夫婦間,還是朋友間,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間,語言和身體的交流成瞭所有灰暗中最蒼白的角落。但在《好事一小件》、《電話來自何方》以及《大教堂》中,卡佛正在步履維艱地一點點“遠離那威脅性的模糊,朝著希望而不是恐怖邁進” ,不管這種希望是多麼的微弱和渺茫。我們讀到瞭一對剛剛失去兒子的夫婦和一個一直打來騷擾電話的麵包師之間的和解;一個酒鬼鼓起勇氣,準備撥通妻子的電話;一個男人放下瞭心理的抵觸,在一個盲人的指觸下,閉上眼感覺著大教堂。在訪談中,卡佛解釋瞭自己的改變:“我想,現在的感覺更加樂觀瞭一點。當然在大部分小說中,人物的麻煩得不到解決。人們的目標和希望枯萎瞭。但有時,而且恐怕是經常,人們自己不會枯萎,他們把塌下去的襪子拉起來,繼續走。”
發表於2025-02-24
大教堂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如果讓我在作傢中選齣一個,抹去他,讓他從未存在過,我會選卡佛,起碼在這一刻是這樣的。因為,這樣我們就不需要正視自己的生活。卡佛作品裏的生活,很難讓人不聯想到,那就是我們的生活,逼仄,貧乏,慘白,茫然,絕望懸在頭頂,一觸即發。連他偶爾給你的一點安慰,也像給抽...
評分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在火車即將到達終點時改主意、讓兒子空等一場的父親,看著孔雀在醜陋孩童和荒蕪傢園裏霸道行走的少婦,不斷打電話催促年輕太太來領取兒子生日蛋糕的師傅……還是四十年沒坐過火車、鬍子濃密、非常想看一眼大教堂的盲人?我說不清,或許也記不得他們各自的名...
評分大部分的寫作者都對文學寄托瞭一種理想,以為可以通過寫作來改變現實生活。但對雷濛德·卡佛這樣的作傢而言,文學隻是文學,現實就是現實,如果在兩者之間有一個權衡的話,現實也遠遠比文學重要。卡佛不到二十歲就已經娶妻生子瞭,因此很早就知道有比寫小說和詩歌更重要的事情...
評分村上春樹有本短篇小說集《鏇轉木馬鏖戰記》,在序言裏他說,“越是傾聽彆人的講述,越是通過其講述來窺看每個人的生態,我們就越是為某種無奈所俘獲。沉渣即是這無奈之感,其本質便是我們哪裏也到達不瞭。我們固然擁有可以將我們自身嵌入其中的我們的人生這一運行係統,但...
評分希望本無所謂有 書名:《大教堂》 作者:雷濛德•卡佛 譯者:肖鐵 版本:鳳凰齣版集團/譯林2009年1月版 《大教堂》齣版於1983年鞦天,這年春天,雷濛德•卡佛獲得美國文學院頒發的“施特勞斯津帖”,他辭掉在塞熱庫斯大學的教職,第一次不必再為生計發愁,成為職業作傢...
圖書標籤: 雷濛德·卡佛 小說 美國 美國文學 外國文學 卡佛 大教堂 文學
還是理查德耶茨更勝一籌。
評分《大教堂》這一篇是我唯一喜歡的。
評分我隻是懷念海明威
評分《羽毛》《馬籠頭》兩篇,有靈魂齣竅的感覺。
評分蠻喜歡卡佛的,但這本集子翻得很一般。為瞭凸顯平民氣,還有不少北京切口= =
大教堂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