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比尔(Daniel Beer),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级讲师。他是《变革中的俄国:人文科学和自由主义现代性的命运,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书的作者。
发表于2025-02-02
死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书从历史,从制度,从经济,从监狱的细节,从沙俄政权最后的结局,全方位多角度,说明了流放制度的非人性,残忍,注定失败,简直就是沙俄政权落后腐朽的集中体现。但是,读者们如果多思考一下,把目光镜头拉远一点,会发现上述观点,只是把许多读者先入为主的预设观点,用一...
评分 评分大約看了三分之一,已看完十二月党人的流放,在書中作者認為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是因為對愛情的忠貞而选择陪同十二月党人前往西伯利亚。在刚刚看完时,我只觉得很不能理解,我真的不认为有这么多人能为了所谓的爱情做到这种地步。所以觉得那些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都是傻瓜。我和我...
评分 评分记者 | 罗广彦 编辑 | 黄月 19世纪,在圣彼得堡以东约2500公里的一片林间空地上,矗立着一根高3.5米的普通柱子,它是俄国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之间的界标。对于路经此处的流放者队伍而言,它不仅标志着他们跨过了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也意味着与故乡痛苦的分离,意味着他们即将进...
图书标签: 历史 俄国史 流放制度 西伯利亚 俄罗斯 俄国 世界史 非虚构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丹尼尔·比尔运用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俄国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
☆近代俄国史上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宁都有流放西伯利亚经历,流放制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罗斯民族的心灵以及影响俄国历史的命运?
☆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入围2017年沃尔夫森历史奖、2017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和2017年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被评为《泰晤士报》、《旁观者》、《BBC历史》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害者、追随丈夫和父亲的妻子与孩子的历史,以及逃犯和赏金猎人的历史。
本书启用了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档案馆中大量此前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讲述了沙皇俄国奋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罚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亚对现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响。
⊙媒体&名人推荐
☆表述精湛,扣人心弦……全书生动描述了种种关于罪与罚、赎罪、爱和可怖暴力的惊人与悲伤故事。书中人物包括专制者、杀人者、卖淫者、英雄。这是一部绝妙的佳作。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我们很难去想象这个在沙皇统治时期地狱般的西伯利亚刑罚殖民地。这部历史著作描绘了一幅生动、恐怖的图景……该书极其引人入胜,富于真实事例和逸闻轶事。
——大卫·阿罗诺维奇,《泰晤士报》
☆关于沙皇统治时期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杰出新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将西伯利亚置于19世纪俄国乃至欧洲历史的中心。
——《经济学人》
☆采用了大量资料……这些丰富的材料,造就了这部有着细微细节的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亚”这个名字的可怕之处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清晰。
——《纽约时报书评》
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变迁史也是沙皇俄国的衰亡史,流放制度不断收紧亦是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反应之一。然而,讽刺的是,流放制度与流放地并未随着沙皇一起退出历史舞台,反倒如诅咒一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滋长出更黑暗的恶。死屋与古拉格的差别、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索尔仁尼琴的差别,就是专制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差别,在这差别中有人甚至开始怀念沙皇时期的流放制度;这种相似性是不是正如镜子一般?
评分汗青堂028《死屋》,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西伯利亚被称作“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专制者、杀人者、卖淫者在专制“屋檐”下上演着各自的人生,而制度所“扭曲的人性之材”又进一步塑造了俄国民族的心灵与未来。不为人知的一手文献,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将人带入到那个政治力量无孔不入的可怖世界。
评分丹尼尔·比尔,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级讲师。本书读下来,应该说是《古拉格群岛》的前传,是描写沙俄时期,沙皇将罪犯、政治犯和波兰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过程。作者着力描写了流亡过程中的各种残暴的故事。着力描写了12月党人在反抗沙皇斗争失败之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在各种小说之中。作者通过对于这些小说中关于流放的描写,对沙俄后期的暴政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刻画。在书中除了流放之外还描写了鞭笞的刑罚。作者描写的这些内容,如果我们回顾中国古典时代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并不存在于沙俄时期,在中国的帝制时代也存在类似的故事。比如王阳明在反抗刘瑾失败之后,被朝廷进行廷杖,最后被流放到贵州。类似的故事不绝于书,但是中国好像很少去描写类似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如果写下来,也不过是君主专制的罪恶罢了。
评分再次感叹下外国学者真的是太会写书了,严谨而不失文采,作为一本对制度的考察,把这一制度的源起、变迁与终结,制度参与者的身份、能动与评价,以及制度的上层设计与实际运转都毫无遗漏地做了审视,却又把这一系列的面向与情节化的叙事毫无滞涩地结合在一起,在客观性与可读性上达到了精妙的平衡。
评分西伯利亚东扩进程中因皮毛贸易从欧洲边缘的此等王国跻身大陆帝国,被寄望于建立自给自足的商业殖民地,然而流放制度的混乱阻挠了国家现代化的推进。对腐败无能的官僚机构着墨甚多,帝制政权的盲目与无控加重灾难,而引发流放地充斥罪恶、背叛、欺骗、堕落的深层原因,一则因俄罗斯处于从蒙昧状态至自由思想萌发的转变期,二因人性深处浓黑滞重的贪与恶作祟——并不讳言对于12月党人的浪漫化;亦承认知识分子在农民身上寄予过高期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象,按自己的想法重塑农民(唯有陀氏看清真相)。波兰起义者是俄专制政权的镜子,其参与流放进一步加剧混乱。西伯利亚是俄国的黑暗之心,种种泯灭人性尊严的酷刑激起西方社会的声讨,成为帝国政治史的中心舞台。篇末尾声篇幅虽短,尤令人胆寒,大清洗写下去才是更恐怖的开始。
死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