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 上)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 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

著名俄裔美籍诗人,他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力,思想开阔而坦荡,感情真挚而温和。他的诗充满了俄罗斯风味,特别是在流亡国外之后,怀乡更成为他的重要诗歌主题之一。在艺术上,他始终“贴近两位前辈诗人,阿赫玛托娃和奥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音韵的和谐。1987年,在他47岁时,以其“出神入化”“韵律优美”,“如交响乐一般丰富”的诗篇,由于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以及“为艺术英勇献身的精神”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这项世界性文学大奖继加缪之后又一位年轻的获奖者。布罗茨基已经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品人:
页数:487
译者:娄自良
出版时间:2019-4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79871
丛书系列:约瑟夫·布罗茨基作品
图书标签:
  • 诗歌 
  • 布罗茨基 
  • 约瑟夫·布罗茨基 
  • 诗 
  • 美国 
  • 诗集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诗歌全集

世界范围内继英语和俄语后的第三个语种版本

-

◎ 编辑推荐

作者布罗茨基是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已经被公认为是世界范围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国内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界都对他非常关注。本次出版将华语世界第一次也是最大规 模地全面翻译出版布罗茨基的诗作全集,也是世界范围内除了英语和俄语外的第三个语种的译本。

采用公认最权威的俄语版BIBLIOTEKA POETA 作为翻译底本,作者本人也参与了这一版本的编纂和修订。这一底本的编纂者洛谢夫是作者生前的好友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布罗茨基专家之一。从内容上不但译出布罗茨基一生创作的所有诗作,而且将最为详尽、最具研究性和学术性的背景材料、评价与注释也一并译出。

本次发行的《布罗茨基诗歌全集 第一卷(上)》中,有一篇长达7万多字的由洛谢夫为布罗茨基所做的文学传记,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 内容简介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俄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英语译为俄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964年,布罗茨基在捷尔任斯基区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罪名是不劳而获,几近于莫须有。记者维格多罗娃在被法庭撵走前写的庭审记录震撼了西方的知识界,其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问讯: “女法官:总之,您有什么特长? 布罗茨基:诗人,诗歌翻译家。 法官:谁承认您是诗人?把...  

评分

首先请允许我在开端再次真诚的给译者娄自良先生道歉,为自己在刚一翻开书本尚未完全了解内情的情况下就出语轻蔑译者而深感愧疚,我为自己的浅薄无知浮躁轻狂以及偏见而抱歉。 因个人习惯先阅读了诗歌部分,后翻阅了传记,最后才读了最前面的译者前言,娄先生的前言算是较为凝练...  

评分

根据某种不成文的说法,在俄罗斯诗人中,布罗茨基是最后一座高峰。是否果真如此,还需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但在这里引出这句话表明,不可否认布罗茨基具有无远弗届的影响力,至少在俄罗斯和英美世界如此。最近几年,随着《小于一》《悲伤与理智》《水印》等作中文译本的问世,布...

评分

布罗茨基的诗极难翻译,所以出版前一直也不敢抱太大希望。五一期间买了书,现在还在读《佩尔修斯之盾》,娄老师对某些译名的处理着实令我吃惊,编辑也不够严谨啊。 目前才读到65页,试举几例: 1.经作者A.苏梅尔金认可的译本,应该是经作者认可的A.苏梅尔金的译本 2.LESS THAN ...  

评分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593.html 在这里,我想到的 不是诗歌,而是:罪孽。我写诗 越来越少了。 ——《寄语诗歌》 写诗越来越少,是因为那条路足够漫长,是因为可能被岁月淹没——连同诗人,在“罪孽”的世界里,一种诗意的心被遗忘,悲痛会像死亡一样降临...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时间下单,第一时间拆封,第一时间阅读,可能是本年度最期待的诗集,略微有些失望。一向喜欢俄罗斯小说和散文,不喜欢俄罗斯诗歌。因俄罗斯诗歌给我的印象是过多地涉及政论史论,技巧上也比较笨拙,浮夸的俄罗斯式抒情让人难堪。布罗茨基的散文十分别具一格,与众俄国作家异,我想凭着他对诗歌的挑剔精神、高雅品位、个人命运的遭际以及受到英美诗歌的耳濡目染,应该会创作出不同于俄国诗人的诗歌来。事实上,他的诗是一种啤酒、威士忌和伏特加的混合物。

评分

本书的价值仅仅在于全书最后的注释,对于了解布罗茨基的诗歌特别有帮助。前言,常识性的错误有多处,比如“客观对应物”翻成了“客体的相关描写”等。出版物信息不统一但不加注释解释,比如《少于一》为什么翻译成《小于本人》等。至于诗歌译文,争议的地方太多了,真心希望接下来的几本换了译者吧!

评分

本书的价值仅仅在于全书最后的注释,对于了解布罗茨基的诗歌特别有帮助。前言,常识性的错误有多处,比如“客观对应物”翻成了“客体的相关描写”等。出版物信息不统一但不加注释解释,比如《少于一》为什么翻译成《小于本人》等。至于诗歌译文,争议的地方太多了,真心希望接下来的几本换了译者吧!

评分

布罗茨基第一部中文正式诗集,便是大全集。孙周兴教授曾说,学哲学,不自杀。说这话时自信满满,颇为荒诞。哲学史一线大哲学家确实少有自杀的,但是,文学史大作家大诗人自杀或曾经徘徊于死亡边缘的比比皆是,难道文学在哲学跟前就因为没这点勇于活下去的气量就狗屁不是?或者说,是哲学家更容易找到遁世借口?

评分

读的时候除了感受到诗歌本身的震撼,也感受到个人阅读经验的深深的连结。布罗茨基这样的诗句:“获得拯救的意愿乃是——温顺之母。” “你的祭品是怎样的,神谕也就是怎样的。” 如果不看出处,我会以为是西蒙娜·薇依的句子。他个人更是做人的典范。拿他做尺度,得到的大多会是沮丧。不过我要加油,获取力量。爱你~永远爱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