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阿比盖尔·马什(Abigail Marsh)美国乔治城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TED演讲嘉宾。她所领导的社会和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声名远播,获奖无数。她一直致力于行为与大脑研究,试图揭示为什么我们会关心其他人,以及从暴力行为到舍生取义的种种恶行和善行的内在动力。
发表于2025-02-07
人性中的善与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可能是这段看这类心理学书太多了,这本书看得有点吐。 就像吃罗二家玛德琳蛋糕一样,一次不停歇的吃了几十个以后,闻着那味我就想吐。 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 接下来,换其它学科书籍阅读。 当然,也可能是连着跟了两期秋叶读书会,哇啦啦一堆人叫嚣追赶看书,有人看完嚼碎...
评分 评分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开始对人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先贤都对此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在那个时候,人们关于人性的讨论更多地是从人文的角度开始,不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
评分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开始对人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先贤都对此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在那个时候,人们关于人性的讨论更多地是从人文的角度开始,不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
评分图书标签: 心理学 科普 心理 社会 社科 美国 思想种种 好书,值得一读
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有人会犯下极端的暴行?如果天性为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去帮助或伤害他人?在《人性中的善与恶》中,心理学家阿比盖尔·马什对此进行了详尽分析。
14岁的安柏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会想尽一切办法。但不同之处在于,在她杀死自己养的豚鼠、威胁家人要烧掉整座房子、引诱男人以得到钱财时,她对自己可能会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无动于衷。而就在几公里之外,当看到有人溺水时,莱尼·斯库特尼克却选择了舍己救人,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在善与恶之间,为什么人的选择会如此不同?
阿比盖尔·马什通过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和非凡利他主义者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这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对他人的恐惧做何反应。对于多数人来说,大脑中杏仁核的初始设置即为从善如流,但若出现变异,它会将英雄变成作恶的魔鬼。
这是一本具有突破性和开创性的图书,将会刷新你对大脑和人性的认知。
非凡利他主义的分析。杏仁体对痛苦的敏锐感知,产生异于他人的共情能力。
评分①逻辑很清晰:研究冷血精神病倾向的孩子→杏仁体&识别恐惧的能力→发现不符合正态分布→提出假说“利他主义是逆冷血精神病”→研究利他主义出现的原因:杏仁体&恐惧识别+后叶催产素&拟母亲行为→利他主义的自我强化;②讲了大量实验和研究结果却不无聊,文笔很好,不愧是达特茅斯出来的
评分视角很不错,杏仁体,恐惧,拟母亲行为,进而人性中的善恶,耐人寻味,行文有点拖沓。
评分#大脑对他人苦难的反应决定了关爱他人的能力,恐惧让我们更具有同理心,而利他主义者对恐惧的共情能力高于愤怒的共情能力——真正无私的英勇行为并不是因为无畏而做出的,相反是因为恐惧才做出的提供帮助# #区别于互惠利他主义原则:帮助那些过去帮助过你或者将来有可能帮助你的人# #还是要去相信人性中的美好——虽然自然赋予了我们同情心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会攻击和实施暴力的特质——人性本质上并不是邪恶的。残暴的本性都会屈服于爱的影响。永远也不要对人性绝望。
评分(得到)1.非凡利他行为和冷血青少年的杏仁体差异很大,杏仁体越大越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因此会做出非凡利他行为,以减轻自己感同身受的痛苦。杏仁体小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受无能。2.人痛苦的表情和婴儿很像,会令看到的人产生某种催产素从而促使杏仁体活跃,做出利他行为,而这源自于拟母亲行为,始于犬齿龙时期。3.有钱、多读小说能使人更善良。4.从小在良性的环境中成长,可以克服后天杏仁体变小导致的生理缺陷,依旧维持手术前的感受能力。5.美国让小孩子照顾婴儿,可以降低暴力行为。
人性中的善与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