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格纳齐诺出生于1943年,属于欧洲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学生风潮的“68年一代”,1977年他以一部描写文员生活的小说三部曲成名,他的代表作包括《收银员》(1998年)、《给今天的雨伞》(2001年)、《女人、住房、小说》(2003年)等,尤其是最后一部被称为格纳齐诺的自传小说。与其作品中的人物相似,作家本人也深居简出。据报道,他的业余生活就是阅读和散步,而这两个爱好正是他“观察人生”的最好方式。 格纳齐诺小说的特点是对日常琐碎生活的极其细致的描写,因此他的作品在一般读者中一向有“无聊”、“沉闷”的名声,然而在文学评论家眼中,他的小说却是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当代德国的心理历史”,出色地描绘出了“日常生活中可笑的荒诞”。
发表于2025-04-01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到了,可以领悟到各种小说的美妙,哪怕是这样絮絮叨叨的文字,大概确实是,有些书有些作者,不能遇到的太早。 二十代的时候看过作者的那本《一把雨伞给这天用》,忍耐着看完了,发誓再也不看德国人的作品,太累。 但今天拿起这本,却舍不得????快,每一个字每...
评分我个人是喜欢读格纳齐诺的书,现在有两本,篇幅都不大,主题都是个人的生活,工作,情爱.而且是在德国他的城市的背景下,小说和别人不太一样,他老是有这样的情节,他会去数花店里的花,这是对内心活动的关照,我有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时候,在一句话还没有讲出来以前,会在脑子里,过好几遍,不...
评分怎样读一部小说?读什么样的小说?文学带来什么? 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这种内心的小说以及电影,描述的大多数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碎的细节,但是,这里有一位观察者,她敏感的察觉到这些琐碎的存在,并且用她的目光和思维把他们串联起来,添上记忆和幻象,构造了...
评分站在人群中,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觉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嘴唇翕动,上下轻微开合,如花朵上蝴蝶微扇的翅膀,仔细聆听,大多是无逻辑联系的单音或者是一些没什么实质内容的话语,有所指代无所指代,没有话语的接收者,发出者只是在无意识地表达,对着虚空…… 格纳齐诺如一位独特的...
评分它是一本多好的小说,我不能确定。但它至少完好地将以下事物保留下来:一个艰难的17岁的敏锐观察力,将念头定格捕捉、而非任其流逝的能力,对诸如“在一起但是不是一对”这类事情的清晰感知⋯⋯以及,对我来说尤为重要的,它呈现了一个艰难的17岁的努力——在“可悲...
图书标签: 威廉·格纳齐诺 德国 小说 外国文学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 德国文学 成长故事 德语文学
它堪称格纳齐诺的自传小说,描写一个年轻人如何通过观察周遭的世界,而逐渐进入文学的殿堂,批评家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格纳齐诺将“观察”视作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只有通过冷静和细致的观察,作家才能揭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东西,所以在他的小说中,那些敏感神经质的主人公也都是些出色的观察者。格纳齐诺曾不无自得地说:“灵机一动产生于漫长的观察之中。”
和一把伞不是一个水平啊
评分跟着主人公一同迷惘,压抑,最后豁然开朗。“我愿毕生做一个倾听者,倾听现实,观察现实,欲不停,观不止。”
评分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评价这本得奖作品,也不知道用什么来界定一部书写得好或是不好。此书以主人公的眼光来描述肄业后的成长经历,对细节的描写几近神经质,这让我很不喜欢,因为这种描述除了证明他的神经质和他对人生的思考外,对读者的我来说毫无意义。不管是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学的理解还是对爱情以及周边人事的见解,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行文如记流水账,难道自传性小说就该写成这样吗?不知他在最后知道或是不知道,生活本来就是庸俗的,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忧喜,这个世界毕竟是小人物组成的,而非高雅风流的大人物。
评分依旧腹黑的很欢乐 又美又真诚又智慧又忧伤的
评分这哥们儿的书我从来看不出好来。德文翻译确实不易。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