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龍春,1971年10月生,江蘇高郵人,文學博士。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
2008—2009學年獲美國學術團體協會(ACLS)青年學者學術奬金,訪學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2013年再任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訪問學者一年。2015年獲香港利榮森紀念計劃奬金,訪學於颱北故宮博物院。2018年鞦學期,為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教授。
主要研究16—18世紀中國書法篆刻史、尺牘文獻。著有《雅宜山色:王寵的人生與書法》(2013)、《王鐸年譜長編》(2019)等。
人稱“司馬小鬆”的黃易(1744—1802),不僅是書法、篆刻和繪畫上成就卓越的藝術傢,同時也是清代最重要的金石學傢之一。黃易的訪碑、拓碑活動,在嘉祥重新發現並就地復建武梁祠;其首屈一指的拓本徵集並通過刊布、題跋等等,三十年間,積五韆件拓本的收藏,使得他成為乾嘉金石學中最為活躍的關鍵人物,為後人留下瞭《小蓬萊閣金石文字》與《小蓬萊閣金石目》等著作。
本書從黃易發現武梁祠入手,展開對乾嘉金石活動的生動記述。在“金石亦時尚”的潮流中,翁方綱、王昶、錢大昕、孫星衍、洪亮吉、瞿中溶、阮元等眾多學術精英,散布各處的地方官員與雅嗜金石的布衣學者,各以友朋的身份紛紛登場。
作者以清代金石學傢黃易為中心,圍繞金石收藏的信息渠道、徵集網絡、迴報方式、藏品的經典化策略,以及金石學共同體的形成等等,重構瞭乾嘉金石學的社會生態樣貌。
封扉書名題字為黃易手跡;封底印章為鄧石如鐵筆。
發表於2025-02-25
古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此書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對信劄材料細緻解讀的工夫,這考驗的是一個學者全方位的知識與修養,因為信劄不是論著,話題的廣泛,鬆散,含義的隱晦與缺失都使得學者必須不僅對相關知識有瞭解,也必須有深度的共鳴與體驗以及一定的想象力,否則很難將之編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當然,...
評分此書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對信劄材料細緻解讀的工夫,這考驗的是一個學者全方位的知識與修養,因為信劄不是論著,話題的廣泛,鬆散,含義的隱晦與缺失都使得學者必須不僅對相關知識有瞭解,也必須有深度的共鳴與體驗以及一定的想象力,否則很難將之編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當然,...
評分此書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對信劄材料細緻解讀的工夫,這考驗的是一個學者全方位的知識與修養,因為信劄不是論著,話題的廣泛,鬆散,含義的隱晦與缺失都使得學者必須不僅對相關知識有瞭解,也必須有深度的共鳴與體驗以及一定的想象力,否則很難將之編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當然,...
評分此書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對信劄材料細緻解讀的工夫,這考驗的是一個學者全方位的知識與修養,因為信劄不是論著,話題的廣泛,鬆散,含義的隱晦與缺失都使得學者必須不僅對相關知識有瞭解,也必須有深度的共鳴與體驗以及一定的想象力,否則很難將之編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當然,...
評分此書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對信劄材料細緻解讀的工夫,這考驗的是一個學者全方位的知識與修養,因為信劄不是論著,話題的廣泛,鬆散,含義的隱晦與缺失都使得學者必須不僅對相關知識有瞭解,也必須有深度的共鳴與體驗以及一定的想象力,否則很難將之編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當然,...
圖書標籤: 金石 金石學 文化史 黃易 藝術史 黃易與乾嘉金石時尚 薛龍春 考古學
五小時一氣讀畢。文筆極其流暢,麵對如此復雜的材料,剪裁得當,真不容易。可期待之處尚多,但此書初稿畢竟隻是《黃易友朋往來書劄輯考》的序言而已,“黃易以外如何”,“金石圈以外如何”,不能要求作者去做深描。身為從業者,我也感到應該參與迴答。
評分利用友朋來往書信似乎是現在的熱門研究取徑。不過,本書的很多研究,大都未齣在閱讀前的想象——閱讀前,我就想象他們是怎麼樣(利用什麼途徑)搜集拓片,如何進行往來交流;閱讀後,“啊,果然是這樣”。
評分以黃易為例勾勒乾嘉時代的金石圈,呈現齣的問題頗具代錶性,雖然所述並未深入論及時代,但作為時代中的個人,真實而感人。
評分吉金貞石之趣味,荒野莽榛之訪求。知與行,古與今。生平快事,無數嚮往。信劄考證交遊,凡學者官員布衣販夫皆為我所用,友朋私語偶露心跡,也不過是冗務傷神鬥米摺腰心誌難酬。至於書中所謂爭取文化資本打造人設甚至矯飾,則似有誅心之嫌。居官不達和學問平常又怎樣?古歡足矣。
評分吉金貞石之趣味,荒野莽榛之訪求。知與行,古與今。生平快事,無數嚮往。信劄考證交遊,凡學者官員布衣販夫皆為我所用,友朋私語偶露心跡,也不過是冗務傷神鬥米摺腰心誌難酬。至於書中所謂爭取文化資本打造人設甚至矯飾,則似有誅心之嫌。居官不達和學問平常又怎樣?古歡足矣。
古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