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乐
台中人,1989年生,台大法律系毕业,喜欢鹦鹉。
十八岁那年遇见第二位学生,相处经验太美好,从此开始在不同人家间奔走教书的生活。
二十二岁,生怕蹲在家里成日胡思乱想,接了一堆家教工作塞满所有时段。岁月流转,得了好多故事。二十又五,她把故事逐一记下。
2014年,她将所闻所见写成故事,结集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引发大讨论。台湾公视将本书改编为网剧,与公视主频播映外,也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在无宣传的情况下,一举冲上日本Netflix人气剧集第1名。无数读者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自己。
发表于2025-04-10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台湾一个家庭教师写下的一个故事集。故事并非虚构,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读时却又觉得光怪陆离,荒谬至极,仿佛读得是一本惊悚小说似的。为你好的基调,却发展出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掩卷,那些孩子的形象依然鲜明。做错题就会挨一顿打的眼...
评分 评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台湾一个家庭教师写下的一个故事集。故事并非虚构,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读时却又觉得光怪陆离,荒谬至极,仿佛读得是一本惊悚小说似的。为你好的基调,却发展出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掩卷,那些孩子的形象依然鲜明。做错题就会挨一顿打的眼...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教育 心理学 心理 台湾 纪实文学 短篇集 文化 2019
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
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 -------------
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第一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踩一步都惊叹不已。
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凝视那些脸,凝视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看书的时候不免在想:一本好的小说就和一场优秀的面试一样。过程中不在于你讲了什么故事,而在于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传达了什么。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这首诗写在小说的序言之前。说是 “论孩子”,其实是 “论为人父母之道”。爱,是不占有。也是不被占有。我非常非常喜欢同名的电视剧。同名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我心中的2018年度最佳剧集之一。所以,看书的时候不免会拿电视剧来和书做比较。不论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只在说一个群体的故事,就是那些在学龄时期被家庭环境所影响着的孩子们。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扭曲的亲子关系。价值观成为了成绩表上单一的分数。
评分虽然作者笔力有限,但很喜欢他传达的「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这样的理念
评分虽然作者笔力有限,但很喜欢他传达的「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这样的理念
评分看完之后跟妈妈讲书里的事情,如果不是父母的放任自流,我怎么可能有机会无法无天的长这么大。作者的文字感非常舒适。
评分把孩子培养的健康长大真是一件好难的事情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