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维·M. 格兰茨】
苏德战争史学巨擘,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曾任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苏联陆军作战研究处主任、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主编。独立撰写或合著了20余部商业出版著作、60余本自费出版的书籍和地图册,发表100多篇文章,其研究涵盖苏联红军的军事战略、战役法、战术、情报和欺骗等众多领域。主要代表作有《泥足巨人》《巨人重生》《巴巴罗萨脱轨》《库尔斯克会战》《列宁格勒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等。
【作者:乔纳森·M. 豪斯】
著有《20世纪的诸兵种合成作战:冷战军事史,1944—1962》和《控制巴黎:武装力量和反革命,1789—1848》。与戴维·M. 格兰茨合著了《库尔斯克会战》等作品。
【译者:赵玮】
专业译者,对二战东线战场颇有研究,文笔流畅专业,曾与他人翻译或合著多部军事类著作,包括《钢铁、鲜血、神话》等。
【译者:赵国星】
曾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翻译多部军事历史书籍,包括《意大利空战1943—1945》《红星下的雄鹰《哈德·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装甲作战:赫尔曼·霍特大将战争回忆录》《库尔斯克会战》等。
发表于2025-02-02
巨人的碰撞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死去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嗡嗡叫的苍蝇还是苍蝇。 苏联因灭亡而失败,不是因失败而灭亡,这点要搞清楚。苏联死了,它不能为自己辩护,于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苍蝇群起而攻之,想怎么诋毁就怎么诋毁——反正死者不能为自己辩护。 某些人看多了苍蝇无耻的谣言与诽谤,便以为战士不过如...
评分格兰茨对苏军的战役法研究颇多。这本书从宏观层面梳理了卫国战争的历史,特别是苏军编制、战役法的变化。通过这本书,有这几个感受: 第一,积极的战略防御,首先通过层层防御磨光对手的动能,使用精心预留的预备队发起反击。这就是进攻与防御的辩证法。 第二,进攻且大量消灭...
评分几乎所有的中文推荐都说,两位作者是东线战史的权威,而本书全方位展示了苏军的作战与决策历程。但读了一半,就发现言过其实! 众所周知,二战已经是空地立体作战;东线战场,在多数时候,坦克与战机在数量级上完全相当,大致接近于1比1,苏德双方均如此。因此,空中力量的重...
评分這本是對岸的大乾文化出的二戰著作,這個出版社有蠻多相關作品,有關心的人應該都知道吧..... 這本《巨人的碰撞》(When titans clashed)有兩位作者,一位是美國退役軍人格蘭斯,另外一位是豪斯,都是研究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專家,也因此,本書主要是以蘇方為主軸來看整個東線...
评分几乎所有的中文推荐都说,两位作者是东线战史的权威,而本书全方位展示了苏军的作战与决策历程。但读了一半,就发现言过其实! 众所周知,二战已经是空地立体作战;东线战场,在多数时候,坦克与战机在数量级上完全相当,大致接近于1比1,苏德双方均如此。因此,空中力量的重...
图书标签:
本书广泛参考、取舍、提炼来自多国官方与民间的档案材料,尤其是俄联邦新近解禁的档案文献。这些文献在往昔以德国视角为主的记录基础上增加大量苏俄角度的内容,为研究苏德战争提供了新视角。本书考证出一些因政治原因被遗忘或掩盖的战斗,为经典战役加入了更多公正的细节描写,并用准确的数字来量化战斗规模和激烈程度,准确还原了苏联方面的更多事实,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战时苏军的实际成就,扭转了以往战史中偏袒德国的倾向,引导人们对苏军形成更加客观的印象和判断。
【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洞悉更广阔的战争图景】
战争的主干由军事行动构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则从侧面说明了军事行动的存在依据和背景状况,同时也在影响着战场。比如,更详尽地了解红军的军事目标,就能更准确地洞察斯大林在战时和战后的政治目标。同样,披露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情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在社会和经济层面对苏德双方产生了多大影响,注意到破坏军纪及由此引发的暴行是何等的残忍,也能警示我们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想泛滥引发的罪行和悲剧。
【以有限篇幅叙述真实、完整、精彩的苏德战争】
受益于俄联邦国防部新近公开的大量档案文献、战时材料汇编、新一代西方历史学家们重要的新发现等,本书较1995年版新增了9幅战场形势图、13个附录表格,及约150页注释、参考文献等内容。新增内容不仅有助于更加直观和整体地理解战争走势、重要行动与事件的发展过程,附录中更丰富的参考书目也为读者进一步研究这场战争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帮助和途径。2012年中文版原班人马再度联手打造,译者注多达551条。
本书以公正的视角、严谨的态度、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整部苏德战争史。书中主要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始末,包括战前苏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战斗结果,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并对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战役或是阶段性事件进行了介绍,例如“巴巴罗萨”行动、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除此之外,作者以苏德战争作为叙述主线,同时还介绍了诸如作战双方的盟国军队实力、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对于这场战争施加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述主线、把握战争进程,也有利于他们对这场战争形成更为直观、立体、公正的印象。
从书后海量的注释与表格就可以对作者的专业性充分信任,作者还通过苏联解密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作品,这应该是目前讲苏德战争的作品中,战争环节最全面也最优秀的作品。 作者指出西方出于意识形态而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他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二战对德的最大功臣就是苏联,而盟军的作用主要还是分担和加速。 作者也从战略与战术的角度阐述了红军是如何从战争中学会战争,斯大林如何从集权到分权,苏联如何从崩溃走向胜利。作者最终甚至还给希特勒做就一定程度的辩护,表示德军将领是在将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希特勒这个已死之人,其立场还是相对客观的。 可惜作者目光过分集中在东线战场,对各个战役的描写显得冗长,而对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对战场的影响,以及盟军与苏联的互动着墨甚少,阅读过程中缺少宏观视角,有种陷入战场迷雾的感觉。
评分很震撼
评分“如果西方盟军没有提供装备且进攻西北欧,斯大林及其指挥员或许便要多花12至18个月才能干掉德国国防军。最终的结局大概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是苏联军人很可能将不得不打到法国的大西洋海岸,而非在易北河与盟军会师。”
评分从书后海量的注释与表格就可以对作者的专业性充分信任,作者还通过苏联解密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作品,这应该是目前讲苏德战争的作品中,战争环节最全面也最优秀的作品。 作者指出西方出于意识形态而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他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二战对德的最大功臣就是苏联,而盟军的作用主要还是分担和加速。 作者也从战略与战术的角度阐述了红军是如何从战争中学会战争,斯大林如何从集权到分权,苏联如何从崩溃走向胜利。作者最终甚至还给希特勒做就一定程度的辩护,表示德军将领是在将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希特勒这个已死之人,其立场还是相对客观的。 可惜作者目光过分集中在东线战场,对各个战役的描写显得冗长,而对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对战场的影响,以及盟军与苏联的互动着墨甚少,阅读过程中缺少宏观视角,有种陷入战场迷雾的感觉。
评分“如果西方盟军没有提供装备且进攻西北欧,斯大林及其指挥员或许便要多花12至18个月才能干掉德国国防军。最终的结局大概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是苏联军人很可能将不得不打到法国的大西洋海岸,而非在易北河与盟军会师。”
巨人的碰撞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