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芙芸(Ruth Rogaski)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1996-2003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2004至今在Vanderbilt任副教授。罗芙芸主要研究中国清代与近代历史,包括东亚近代的医学史、城市史、妇女与性别史、社会文化史等方向。目前正在撰写The Nature of Manchuria一书。《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于2004年出版,先后获得“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伯克夏女性历史学家会议年度最佳图书”“美国医疗史学会韦尔奇奖”。
译者简介:
向磊,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期从事人文社科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与编辑工作。
发表于2024-11-22
卫生的现代性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Ruth Rogaski,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此书沈、刘、章三个人已经有很多讨论,我就不需要多说了,虽然他们有争论,但他们的观点我大多同意,少数不同意。这周刚好轮到我报告,所以...
评分晚上看张帆老师的“科学”概念的文章,想起来之前看过这本书,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张帆老师“科学”概念的那篇文章,梳理了近代以来科学概念的演变。从西洋——严复——日本——五四的轨迹演变,时间上两个拐点,分别是甲午战后和五四运动。演变的特征是中西交织——分...
评分晚上看张帆老师的“科学”概念的文章,想起来之前看过这本书,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张帆老师“科学”概念的那篇文章,梳理了近代以来科学概念的演变。从西洋——严复——日本——五四的轨迹演变,时间上两个拐点,分别是甲午战后和五四运动。演变的特征是中西交织——分...
评分香港社会对“卫生”有一种病态的执着。据说香港的贫民窟,比伦敦、纽约、巴黎干净多了,能和它比拼的只有东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殖民时代,一直被殖民者排斥为unhygienic他者的香港人,终于可以用当年殖民者的语气,排斥unhygienic的内地人。日本人那么注重卫生,也是因为卫生...
评分图书标签:
以中国中心的意识,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一个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在19世纪末以前,卫生——被译为“卫生的”“清洁的”“健康”或“公共卫生”——与之相关的是饮食方、冥想和秘制方药。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本书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在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在中国,卫生这个词含义的转变,讲述的是一个复杂的中国故事:它既是现代医学知识与治疗方法进入中国,延长了中国人民的寿命,解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历史,更是一场城市现代化升级,政府不断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向社会大众普及新生活风尚的运动。虽然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是从欧洲引进中国的,但作者罗芙芸在书中不断强调,天津,甚至整个中国,在医疗卫生和公共管理上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中国国民素质落后,而是发展中国国家长期封闭和贫穷的结果。回首往事,天津人民真正享受到普惠型医疗服务,和彻底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了一系列公有制医疗机构,这才预示着“卫生”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也标志着中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腾飞阶段。
评分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与欧洲在医学上(或许也包括军事上)并未出现大分流,差距更多体现在政治&社会结构而非理论上。殖民者的医学优越感,因其力量的有限性并未影响普通人的思想。 后义和团时代,卫生被重构为弱国与弱民的标记,公共卫生作为一种全新的话语被帝国主义者带入了天津,同时也为八国联合成立的天津都统衙门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暴力干涉披上了科学与合法性的外衣 其中,选择性惩处的讽刺无所不在:细菌学而非军事意义,被援引为拆毁天津城墙的理由;衙门建立未满一月就商讨起开设妓院,并援引细菌学作为监管依据 此外,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分歧也颇可玩味:前者在焦虑下拥抱各种标记,将自己与不卫生的同胞区别开;卫生现代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作为水循环中介的挑水/粪夫变得不可或缺,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倒是堪称弱者的武器
评分得到听书
评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清朝灭亡、共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健康”和“疾病”这一概念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一书中,基于此变化,罗芙芸将这个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位于北京东南100多公里处,是中国最繁盛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利用一系列丰富的原始资料,包括来自英国和中国地方档案馆的资料,经由医学史、城市史和翻译研究的镜头,详细描述了天津的政治事件和城市化进程,追溯了与“卫生”一词相关的价值观和概念,并探索“卫生”含义的演变——从“守护生命”的传统中医话语到“卫生”一词作为日语词汇重新引入天津和其他通商口岸。
评分本书主要是讲经历过闭关锁国很久以后的中国遇到文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打开国门,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后,中西方卫生文化的碰撞,在那个年代,其实都吃不饱,谁会注意去建设一个很好的卫生系统,作者始终强调卫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代表,起初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也是为了提现这一点,但我觉得反了一个国家饭都吃不饱,国家都四分五裂,何来的钱财和人力构造一个强大的卫生系统。作者使用了分别殖民过天津的欧洲国家和日本作为卫生系统的代表,其中那个年代为了避免中国底层的瘟疫,建立租界分割开了,并且中国的精英阶层使用了更为残忍的手段去铲除瘟疫和不卫生,反倒真正全民自发开始卫生开始和热开水的时候却很少篇幅之后戛然而止,让人也是很生气。所以自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
卫生的现代性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