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毅史
1970年生於東京都。日本大學藝術學係畢業後進入齣版社工作。
1998年進入新文化通信社,擔任記者。
2005年升任總編輯。
2009年12月離職,成為自由撰稿人、自由記者。
著有《書店不死》《書店的日子 青春篇》等。
熊韻
日本築波大學人文科學碩士。日文譯者、圖書編輯。已齣版譯作:《在我曾經最美的時候:茨木則子詩集》《德古拉事典》等。
日本知名文化記者石橋毅史遍訪日本全國特色書店,探問——
書與書店的現在與未來、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書店員的價值與魅力
“唯有書店纔是把書傳遞下去的中堅力量!”
——————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石橋毅史是日本知名文化記者,曾任日本齣版業內知名媒體《新文化》的主編。他長期關注日本齣版、書店行業,多年來關心並持續觀察書店發展,並以自己紮實的 功底、敏銳的觀察寫下過大量關於書店的現場報道。本書是以他“書店”為題材的首部作品,輔一齣版就備受好評。
※作者以敏銳、感性、獨特的視角展現瞭日本的特色書店現狀,書店員的工作狀態與真實心聲。錶現瞭書店員在齣版業持續低迷,電子書、網絡購書等現象成為常態的現狀下,竭盡所能“傳遞書”的感人場麵。使人再度審視紙質書、書店的存在意義,書店員的價值與魅力。
※本書作為日本書店的現場報道,也為國內書店、書店員們提供瞭重要的視角與參考。日本的書店、書店人在艱難的環境下如何努力存活下去?在電子書、有聲書的包圍下,紙質書不會消失的理由是什麼?書店未來該如何塑造自己的獨特性,承擔為讀者“傳遞書”的角色?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參考與解答。
——————
【內容簡介】
在東京,書店逐漸消失,書店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薄弱。書店未來還會存在嗎?
在電子書、網絡購書成為常態的現實環境下,書店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
在小巷、街區乃至山村的書店裏,店員、店主以怎樣的姿態繼續經營著這個事業?
作者遍訪日本數個知名特色書店、二手書店,訪問書店從業人員的工作心得、人生經曆,探究“書”和“書店”應該繼續存在於這個時代的意義,從根本重新審視“傳遞書”的職業。
一本探討“書”與“書店”的現在與未來的非虛構反思之作。
發表於2025-02-25
書店不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1)單純是擺放書的地方,還是傳遞“書”這種東西給讀者的場所 整本書整整有八個章節,其中講述原田真弓的有兩章,講述伊藤的有兩章,可見這兩人對於作者而言有多麼的重要與值得重視。其中又以原田真弓著墨最多,開篇第一章和結篇語都是以她為主角。我想,是因為原田選...
評分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産品的普及以及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讓紙質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中國新聞齣版研究院發布瞭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0本。從成年國民傾嚮的閱讀形式來看,2020年,有43.4%的成年國民傾嚮於“...
評分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産品的普及以及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讓紙質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中國新聞齣版研究院發布瞭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0本。從成年國民傾嚮的閱讀形式來看,2020年,有43.4%的成年國民傾嚮於“...
評分日本齣版業報紙的前任記者,在實體書店急遽萎縮的危局中,採訪寫下這本全日本野戰現場報導,憤怒歸咎於大型連鎖書店拓點,大型齣版社與大型發行商控製獨立書店。這些大企業投機炒作少數暢銷書暴起暴落,喪失多元選擇,放棄紮根地方。原本是書店培育特定讀者,讀者培育特定書...
評分這是一本寫在2011年的書,訪問調查當時實體書店。既有開業僅僅一年的“日暮書店”,也有開業已經30年的“定有堂書店”。 在2011年,即使是人均閱讀量很高的日本,實體書店也一樣麵臨著銷量銳減,大麵積關門,被電子書衝擊的問題。作者通過走訪不同的書店,體會書店現狀,經營者...
圖書標籤:
書店與人的交流
評分依然在思考書店的未來,和對自己的影響
評分作為自由撰稿人作者開篇采訪的是從事書店行業多年後辭職而獨自開小小獨立書店“日暮文庫”的原田真弓開始,也是以她為結尾。其他章節有紙質書與電子書的命題,在開在鄉村的半圖書半雜貨的女店主堅持讀繪本給鄉裏的精神令人佩服,曾經發掘冷門書創造銷售奇跡的伊藤清彥對書品的把握能力是書店魅力之一吧,有能力把書店經營30年的奈良敏行對書以及書店的看法是值得思考的,古田一晴通過書架與讀者溝通保持警惕敏感的信息源是否也是獨立書店的生存之道呢……毫無特色書店是哪些隻賣暢銷書的店?雖然日本書店行業跟國內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書店經營麵臨的問題與思考我想大緻類似吧
評分有點奇怪,其實我對書店挺感興趣,不知道為啥這本書讀起來感覺有點乏味(看瞭一下評論,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感覺),可能是心裏距離有點遠吧?雖然這些書店員的經曆的很真實和豐富,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定有堂書店的奈良店長。之前是不知道書店裏書架的排列和書的擺放都有這麼多門道,對培養文化、傳遞認知也起到作用。 順便摘錄幾句話。 "人可以分為不斷追尋遠方的類型,和所處狀況中尋找自己職能的類型。" "好主意。我跟人聊天的時候,有書放在中間,話就會變多。" "雖然是喜歡書,纔開瞭書店。 但喜歡書的生活方式,主角是自己。 而賣書的生活方式,主角是顧客。" "書是人生的點心!" "自我啓發類的書籍又怎麼樣?它們算好書還是壞書,我不會從這方麵考慮。畢竟我們無法預測一本書會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啓發呀。"
評分依然在思考書店的未來,和對自己的影響
書店不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