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裏剋·埃裏剋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著名徳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傢和精神分析師,以首創“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和“自我同一性危機”理論聞名於世。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匹茲堡大學。
埃裏剋森早年在德國師從安娜·弗洛伊德,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師,後移居美國開展臨床與學術研究。除瞭是一名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傢,他還將心理發展的視野擴及社會和曆史領域。其主要著作有:《童年與社會》《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曆史的研究》《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甘地的真理》《生活史和曆史的瞬間》等。
★一位迷惘的天纔青年,要完成一項秘密的生命計劃,
如果時機未到就死瞭,那麼他隻不過是一個病態而破碎的人。
★精神分析與發展心理學巨匠埃裏剋森的成名之作
★開創心理學、曆史學與傳記融閤研究的經典名著
*************************************************************************************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既有學術深度,又充滿細膩情感的作品。作者以自己開創的“自我同一性危機”理論重新書寫16世紀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刻畫齣一個承擔著個人的、傢庭的、宗教的、曆史的重擔,苦惱於“自己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而瀕於崩潰的迷惘青年,如何一步步在化解心理危機的同時邁嚮世人眼中的偉大。
心理傳記研究藉由研究者與傳主“心理曆史經驗”的相遇,既有對個人自我同一性的啓發與作用,又有世代之間傳承與創造,生命便能生生不息地從過去到現在,再奔嚮未來。希望讀者們在欣賞這本書時,能夠不僅認識青年路德、埃裏剋森、心理傳記學,還能夠好好認識自己!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博士,颱灣輔仁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丁興祥
埃裏剋森本身也是飽經“自我同一性危機”的一個人,他不但以自身的生命體悟,更加上幾十年臨床心理治療的曆練,以其深刻且細膩的感通能力,擺脫病理化的觀點,體會齣青年路德的睏苦、堅毅與開創性。埃裏剋森在此書中展現齣對“人”細緻地、深刻地、深情地、有曆史脈絡地去理解與感通的努力,是關心“人”的我們值得學習的一個典範。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博士,颱灣輔仁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翁開誠
非凡人物是如何成長的?我們不妨看看美國著名心理學傢埃裏剋森的心理傳記代錶作《青年路德》。該經典著作以同一性理論,剖析瞭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由傢庭環境、自我信仰及成長經曆交織影響的心理發展軌跡,值得想深入瞭解同一性理論與對心理傳記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對路德化解心理危機的細膩分析亦可作為讀者反思自我成長的一麵鏡子,幫助自己化解危機、走齣沼澤,迎來心中“太陽”。
——西南大學心理學博士,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質性心理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電芝
美國心理學傢埃裏剋森著的《青年路德》是心理傳記學和心理曆史學的經典著作。該書英文版1958年齣版,早年有我國颱灣地區的繁體譯本,現由西北師範大學從事該領域研究卓有建樹的舒躍育教授等人翻譯成簡體中文齣版,相信有助於促進心理傳記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於研究認同理論和宗教改革人物馬丁·路德也有重要參考意義。
——西南大學心理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會刊《心理傳記與質性心理學》主編,嶺南師範學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劍虹
發表於2025-01-08
青年路德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斷斷續續讀瞭兩個多月纔讀完,已經充分說明並不好看。所謂的曆史心理學研究,隻見心理分析,不見曆史研究,就是以自我認同建立為核心的人物心理分析,講述路德青少年時期的自我認同危機以及父親的專斷角色如何在成年期加重瞭其焦慮和不安,導緻他將這種認同投射到一個專斷、反復無常的上帝身上,以此剋服自我認同危機。盡管作者開篇即錶明要避免那種將人物行為與心理活動直接關聯起來的研究方法,但他其實已經不可避免地陷入瞭這種研究方式,采用的研究材料其實非常有限,大段大段的缺乏根處的論述充滿瞭弗洛伊德主義的陳詞濫調,所謂對當代青年成長的啓示意義更是不知所謂。另,本書翻譯對基督教神學顯然缺乏基本的理解,不僅部分譯名前後不一緻,甚至還齣現瞭同一個名詞注釋意義相反的情況,總體令人失望。
評分補標。動力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傢埃裏剋森的書,以同一性危機視角分析青年路德的早期經曆(截止到發錶九十五條論綱),認為青年在選定誌業前要麵臨同一性危機,陷入懸宕狀態。路德的危機在於追求世俗成功還是神性啓示,其中摻雜瞭對父親、基督和上帝的兩歧心態。作為心理史學著作,這本書有言在此意在彼之感,一方麵是比附弗洛伊德和路德,視其為深探內心、帶有聖徒氣質的後繼者,一方麵是麵對美國當時戰後青年迷茫問題,同一性危機不光見於路德,更是戰後一代青年的創痕。
評分心理學的,太心理學的!心理史學能夠解決在史學材料、文獻缺失情況下,擬構一個相對來說真實的曆史形象。然而,它需要一個完美的書寫對象,同時也會因為過多的心理介入使之成為一種“製造”,以至於在廣闊的視野以及嚴密的論證下,得到瞭一個狹窄的心理學答案。埃裏剋森文辭非常簡潔、典雅,再加上這種“跨”的寫作(事實上,這也不全然是心理傳記的寫法,作者隻是尋找瞭一個可能的心理契機為曆史的必然佐證)與曆史哲學的互動,讀來確實啓發很大(參考王東傑《鄉裏的聖人》閱讀會有很多理解)。本書前後兩部分風格大異,其中第六章對中世紀宗教哲學(唯實論、唯名論和神秘主義)的梳理非常精彩。
評分簡直太感人瞭!穩居年度十佳!不同於那些“隻齣生一次的人”,路德如何熬過青少年,渡過一次次的危機,最終,“當他成為瞭他父親希望他成為的那種人,……他最深切的臨床絕望就齣現瞭”。一個粗俗而真誠(或者以粗俗為真誠)的非文藝復興人在陰鬱的中世紀之鞦,將一種個體的(不斷重復的)病態經驗變成人類普遍的病態經驗,看到他就是看到我們自己。——我們:達爾文、弗洛伊德,某些時候的剋爾凱戈爾;埃裏剋森建立起來的隱秘聯盟。
評分皇帝和教皇都打不倒路德,所以一定有一個魔鬼存在。
青年路德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