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聚焦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的东亚国际关系,
以中国史书重绘倭五王的真实面貌。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何谓“倭五王”?就是倭国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五王指的是赞,珍,济,兴,武。全书围绕着中原王朝,朝鲜半岛以及倭国之间三方在公元五世纪的互动展开。 当时中国处于刘宋时的南北朝时期。倭王向刘宋纳贡来争取其给予的封号。从而加强自己对国家的控制。并以封号为依托,建立国家...
评分 评分从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一系列图书中,开始真正接触日本历史,但看的不多,了解甚少,认知也浅薄。这次拜读“甲骨文”新书《倭五王:日本的王位继承与五世纪的东亚》,对日本的古代史再有涉猎,而且透过五位倭国王可以了解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的那段历史。尽管...
评分何谓“倭五王”?就是倭国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五王指的是赞,珍,济,兴,武。全书围绕着中原王朝,朝鲜半岛以及倭国之间三方在公元五世纪的互动展开。 当时中国处于刘宋时的南北朝时期。倭王向刘宋纳贡来争取其给予的封号。从而加强自己对国家的控制。并以封号为依托,建立国家...
评分如果没有信史记载,真相很容易迷失于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即使有文字记载,如果缺乏更多的佐证,则真相依然难以寻觅。 恩格斯曾经说过,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倘若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那烂陀寺的辉煌就很难为后人特别是现代印...
很喜欢当时的东亚历史,倭五王正好对应了我的喜好。在5世纪的东亚,牵一发而动全身,扑朔迷离的王位继承中的答案让人着迷。武王的时代早已远去,能读到一本这样的书感到很幸运。本书不难读,而且作为初读者学习到了一些在当时的知识。本书不仅是倭五王的历史,还是4~5世纪东亚局势变幻的历史。(ps.在后四王已经确定身份的情况下,“赞”有没有可能是应神、仁德和履中三代天皇的统称呢?只是在当时没有明确的记载或讹误罢了。这是我的猜测)对倭五王的研究探索之路还很长。
评分倭五王到底是谁?跟随着河内春人的这本书,又回到了那个日本古坟时代的“倭五王”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南朝刘宋王朝“交往”的历史,可由于研究的史料太少,真相的“挖掘”着实不容易,读完这本书很多问题仍是扑朔迷离。这本书虽没有给出确定的结论,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的实质:倭五王连续派遣使者跨越万里海洋向中国南朝朝贡,并接受中国南朝对国王的除授,不要认为这些没有意义。倭五王冒着风险、花费巨大经费精力的殷勤进贡,就是要从当时作为东亚世界坐标轴的中国秩序中获得权威认证,从而确保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及扩张政策得到实施。
评分称得上是精彩的一本考据党作品。作者没有拘泥于《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的内容(因为神武天皇往下十代的历史存疑度太大),而更多的是立足于中国的史书去论证倭五王的外交策略,从倭王赞追求大陆册封的国策,到最后倭王武利用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之间的矛盾,获取大陆对自身在古朝鲜半岛的影响力的认同,倭国一直都是处于隔岸观火并渔翁得利的状态。作者在有限的史料中尽力复原五世纪的东亚国际关系,超越了本书题目《倭五王》的论述范畴,展现的是一幅五世纪东亚三板块的交流与合纵连横之幕。PS全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从古日语的角度考据倭五王与天皇谱系的对应情况,有理有据。甲骨文书系的选题越来越有意思了,国内对古日本史的研究很是短缺,期待有更多好的选题
评分日本历史学家河内春人,通过梳理关于倭五王在中国历史中的记载,结合当时朝鲜半岛上到高句丽、新罗、百济等相关历史资料和日本的考古发现试图去还原一个有理有据的真实历史状况,但这份工作上艰难的,他把他所有思考和整理汇聚成册,也就有了这一本《倭五王》。
评分所谓“万世一系“,大概只是为了政治目的进行的一厢情愿的包装。民族主义算是近代以来人类最虚妄的幻想之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