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古代曆史文化奬優秀作品
聚焦公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的東亞國際關係,
以中國史書重繪倭五王的真實麵貌。
倭五王指《宋書·倭國傳》中記載的贊、珍、濟、興、武五位倭國王。在邪馬颱國與中國斷交150年後,五王在五世紀初重新嚮中國派遣瞭使者。當時東亞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倭國也捲入其中。河內春人從中國史料齣發,解讀瞭倭國嚮中國遣使朝貢的意圖和時代背景,展現瞭當時倭國國內不穩定的王權與文化氛圍,分析瞭倭五王與《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日本天皇的對應關係,描繪瞭五世紀倭國與東亞其他國傢的關係。
日本是很有野心的,倭五王時代是日本史上很關鍵的一個存在。它意味著盡管依然原始落後的日本,已經開始不願意乖乖做中華大陸的跟班小弟瞭,他開始訴求一種平起平坐的國與國地位。 那時的倭國周邊有高句麗、百濟、東晉等國的危險,倭國當時很落後,並不産鐵,就是這條路不好走,...
評分日本是很有野心的,倭五王時代是日本史上很關鍵的一個存在。它意味著盡管依然原始落後的日本,已經開始不願意乖乖做中華大陸的跟班小弟瞭,他開始訴求一種平起平坐的國與國地位。 那時的倭國周邊有高句麗、百濟、東晉等國的危險,倭國當時很落後,並不産鐵,就是這條路不好走,...
瀏覽過作者贈送的日文版
评分很喜歡當時的東亞曆史,倭五王正好對應瞭我的喜好。在5世紀的東亞,牽一發而動全身,撲朔迷離的王位繼承中的答案讓人著迷。武王的時代早已遠去,能讀到一本這樣的書感到很幸運。本書不難讀,而且作為初讀者學習到瞭一些在當時的知識。本書不僅是倭五王的曆史,還是4~5世紀東亞局勢變幻的曆史。(ps.在後四王已經確定身份的情況下,“贊”有沒有可能是應神、仁德和履中三代天皇的統稱呢?隻是在當時沒有明確的記載或訛誤罷瞭。這是我的猜測)對倭五王的研究探索之路還很長。
评分稱得上是精彩的一本考據黨作品。作者沒有拘泥於《古事記》與《日本書紀》的內容(因為神武天皇往下十代的曆史存疑度太大),而更多的是立足於中國的史書去論證倭五王的外交策略,從倭王贊追求大陸冊封的國策,到最後倭王武利用高句麗、新羅與百濟之間的矛盾,獲取大陸對自身在古朝鮮半島的影響力的認同,倭國一直都是處於隔岸觀火並漁翁得利的狀態。作者在有限的史料中盡力復原五世紀的東亞國際關係,超越瞭本書題目《倭五王》的論述範疇,展現的是一幅五世紀東亞三闆塊的交流與閤縱連橫之幕。PS全書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從古日語的角度考據倭五王與天皇譜係的對應情況,有理有據。甲骨文書係的選題越來越有意思瞭,國內對古日本史的研究很是短缺,期待有更多好的選題
评分作者對本國上古史所載早期天皇有疑古態度,對南朝記載的有關倭王隻言片語詳細辨析,但由於古墳時代史料實在稀少,倭五王仍舊是謎。
评分閱讀《倭五王:日本的王位繼承與五世紀的東亞》,可以對日本的古代史再有涉獵,而且透過五位倭國王可以瞭解東亞各國特彆是中國公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的那段曆史。盡管內容相對專業一些,但敘述論證並不晦澀,文字句式淺顯易懂。絕無賣弄之嫌,隻有平實之感。從中我們還可感受到日本學者的嚴謹治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倭五王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瞭當時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的改朝換代、徵服吞並、分裂割據、侵擾爭鬥等波瀾壯闊的曆史畫麵,也對中土之國、華夏之邦深感傲嬌。亂雲飛渡仍從容,盡管風雲變幻,仍不失大國威儀,讓周邊國傢俯首稱臣,依靠中國纔能得以生存。僅此一點,足以說明倭五王的曆史就是東亞國傢背靠中華這顆大樹“好乘涼”的曆史寫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