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明·拉巴图特(Benjamín Labatut),智利作家,1980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在海牙、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利马度过童年,现定居智利圣地亚哥。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南极洲从这里开始》获得二〇〇九年墨西哥Caza de Letras奖和智利圣地亚哥市奖。《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首部被翻译成英文的短篇小说集,英文版多次入围各种奖项,广受好评。
◆编辑推荐:
★二〇二一年国际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短名单作品!
★入选二〇二一年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十大好书!
★入选奥巴马二〇二一年夏季阅读书单!
★《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卫报》等推荐作品!
★ 科学与道德、天才与疯狂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打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创造出一种迷幻而冷峻的叙事风格。
◆我很痛苦,又感到很无助,眼睁睁看着我的时间观念、我坚定的决心、我的责任感和分寸感都被一并摧毁! 这美妙的地狱,除了你们,还能归功于谁呢?请您告诉我,所有这些疯狂是从何时开始的?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再理解这个世界了?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内容简介:
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代表作,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媒体推荐:
拉巴图特将哥特式小说的光芒投射到了二十世纪的科学上,在五个自由而浮动的小插曲中,讲述了知识与破坏、光辉与疯狂的血缘关系……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本书与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或奥尔加·托儿卡丘克的作品有着家族关系:一系列叙述歪曲传记,但也冒险进入想象领域。这本书里的故事相互嵌套,它们与现实的联系点几乎不可能完全确定。
——《纽约客》
黑暗而耀眼!拉巴图特展示了恐怖与美丽、拯救生命与毁灭生命之间难以割断的联系。这本书——尽管博学而令人难以忘怀——顽固地坚持将科学进步的奇迹与历史的暴行联系起来。
——《华尔街日报》
拉巴图特提供了一种修饰的、异端的、彻底引人入胜的描述,讲述了引发二十世纪一些最伟大科学发现的个性和疯狂的创造性。作品的主题是人类探索的全部动力和其中的危险。
——《出版人周刊》
拉巴图特写了一部反乌托邦非虚构小说,背景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卫报》
文 | 芭老师 本人没啥文化,瞎扯扯哦,想到啥讲啥。 先讲书名好了。这本书原版的名字其实是叫《可怕的绿》,但可能编辑考虑有人会嫌不吉利,影响销量,就沿用了英文版书名、也是书中最长的一篇的篇名《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现在来看倒是更应景了,无论是在全世界范围还是 。 ...
评分都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可是,我们该如何分辨出天才和疯狂的界限? 是不是在战场上,他只顾思考时空扭曲的问题,全然不知迫击炮就在距离你不到几米的地方爆炸? 是不是他被抓到试图偷盗并烧毁偶像的数学研究手稿,其实只为了完成偶像的遗愿——让世界不会因为他所发现的东西而...
评分 评分如果撕掉封面,你可能会觉得,这是茨威格的一部遗作,它复现了望月新一、格罗滕迪克、海森堡、薛定谔一波物理学天才大脑深处所发生的风暴,是又一波《人类群星闪耀时》,只不过文本更为暗黑。 暗黑之处在于,我们对世界上最宏大的物体和最微小的物体所知甚少,你越往知识的边缘...
读完第一个故事就立刻下单了,晚点补评
评分奇怪的故事 刚开始很惊艳 逐渐变得信息量大和言语喧嚣 科学家文学小史
评分传记与小说的边界又一次被模糊。虽然没有照片,但塞巴尔德的熟悉感扑面而来,而他的名字也真的出现在了致谢里!
评分奇怪的故事 刚开始很惊艳 逐渐变得信息量大和言语喧嚣 科学家文学小史
评分另一个,和许多世界里的阿琴波尔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