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英国文学杂志《瓦撒非利》(Wasafiri)“25年来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新京报》书评周刊300期特刊“100人的阅读”推荐
*2007年Amazon及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个卡车司机与业余拳击手,母亲则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桑迪耶戈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其他作品包括《护身符》(Amuleto)、《遥远的星辰》(Estrella distante)、《打电话》(Llamadas telefónicas)、《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2666》等。过世后他的作品仍陆续被西方国家发掘出版,赞誉随之而至,苏珊•桑塔格称他是“那一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值得钦佩的小说家”,《明镜周刊》则评论他为“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大胆的作家”。
发表于2024-12-22
荒野侦探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很难想象上世纪末还会冒出这么一部了不起的意识流作品,撇开前后的日记部分,《荒野侦探》还真有点《尤利西斯》的派头,而且用纯粹的口语写出了一种令人咂舌的诗意。难怪很多人把该书作者波拉尼奥抬到马尔克斯和略撒的高度了。史蒂文斯说“诗歌是高贵性的公墓”,也就...
评分永远年轻,永远荒唐得悲伤 •胡续冬 如果你是一个重口味的读者,选择阅读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之所以愉快,倒不仅仅是因为翻开书不到第10页就出现了文学小正太被御姐吧女...
评分2009年整年度的翻译文学作品中,有两部奇书值得一提,一是2009年初(实为08年末)出版的《万有引力之虹》,另一部便是09年下半年的这本《荒野侦探》。 两本书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部作品都声名远播,而卒读者少:它们都对读者的耐性和经验提出了严苛地挑战,动辄得翻阅...
评分 评分毫无疑问,即使在不了解作者背景的情况下阅读本书,不论是就结构还是文字来看,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拉美风格。从结构方面来说,本书和略萨的《酒吧长谈》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拆得七零八落,再按照作者的某种意愿组成起来。不同的是,虽然两者都想表达的是某一时...
图书标签: 罗贝托·波拉尼奥 拉美文学 小说 智利 拉美 外国文学 荒野侦探 文学
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饮酒、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最后他们是否找到了失踪的女诗人,还是让自己也成了失踪者?
feel like 跳房子+在路上
评分感觉比百年孤独好太多了...其实百年我从来没读完过....
评分本书并非以结构取胜,却有点故弄玄虚。虽然表面上篇幅很长,有三大部分,但首尾两部分其实是一回事,是被作者刻意分开的同一个人的日记,自说自话地讲述着头尾完整的青春邪典故事和诗歌爆炸时的公路逃亡。然而这样的简单直接绝非作者主旨,也不是本书精华,甚至可以看作另外一本书。所以才有了中间突然插入的占全书三分之二篇幅的二十年访谈,由互不相干各色人等的口述实录来交待年轻诗人们二十年间的离合岁月和最终归宿,混乱而迷离,却很真实,通篇来看有点书中书的味道。不过出版方把本书拔高到《百年孤独》一般的地位,并不能认同。
评分“我记得接下来所有的人都离开那幢房子到普拉内萨斯街上去赏月。我们仰望着天空:月亮藏在巨大的乌云后面,可是风又向东吹拂着乌云,月亮露了出来(我们都大声尖叫起来),可是又消失了。在某个时刻我觉得我们个个都像鬼魂。”
评分终于还是放弃了,荒野侦探那一部分实在太碎了。截头去尾中间翻翻就了事了。。。
荒野侦探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