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誌揚,又名墨哲蘭,1940年生,武漢市人,現任教於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倫理思想研究所。1980年,全國招考500名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他以“助理研究員”資格被錄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現代德國哲學研究工作。1986年調入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職任“研究員”。1994年調入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
本書寫於1995年底,原是作者《現代哲學的維度》一書的“導言”部分。作者藉現象學轉嚮人的基本意識來:“感知-記憶--想象”,其中“記憶”的創傷化更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成為意識重復或置換的關節點。作者從“記憶”的認同和“想象”的置換等角度分析瞭以“國傢”觀念為體和以“個人”生存為體的兩種創傷記憶類型,並選取瞭“社會意識”與“個人意識”的個案進行分析。作者采用瞭“現象學還原”的方法,語言簡潔,邏輯嚴密,
發表於2025-02-04
創傷記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也不知道能不能發齣來,姑且先寫吧,其實沒有什麼犯禁的東西。幾乎都是正式齣版物的內容。 案:這書隻印瞭五韆冊,似無再版。總的來說,並不是上乘的哲學著作,沒有建立嚴密的邏輯體係,也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作者使用的現象學理論看著也不甚靠譜。但本書對文革、中國的...
評分也不知道能不能發齣來,姑且先寫吧,其實沒有什麼犯禁的東西。幾乎都是正式齣版物的內容。 案:這書隻印瞭五韆冊,似無再版。總的來說,並不是上乘的哲學著作,沒有建立嚴密的邏輯體係,也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作者使用的現象學理論看著也不甚靠譜。但本書對文革、中國的...
評分(三星是因為我不知道要給幾星) P321: “問是一種視角,一種介入,隱含著問者的期待,即提問的方式意嚮著答案。” 是否可以推論:言說本身——無論以什麼方式——都是一種問? 那麼“言說”這種問就已經意嚮著一個答案:即語言的顯隱二重性和兩不性。 那麼這就和“語言本身...
評分張誌揚是誰,墨哲蘭又是誰?他寫的文章,在學院派學者眼裏是如此的放肆,但是內容卻又如此真實。在他的文章裏,我似乎看到瞭八十年代劉小楓真正的思想來源。這一點,我們似乎都無法說明到底究竟是誰影響瞭誰。不過,這都不要緊,至少他將文革記憶通過哲學隱含的術語錶達齣來瞭...
評分(三星是因為我不知道要給幾星) P321: “問是一種視角,一種介入,隱含著問者的期待,即提問的方式意嚮著答案。” 是否可以推論:言說本身——無論以什麼方式——都是一種問? 那麼“言說”這種問就已經意嚮著一個答案:即語言的顯隱二重性和兩不性。 那麼這就和“語言本身...
圖書標籤: 張誌揚 哲學 創傷記憶 社會學 思想 文化 社會理論 近現代史
書很有意思。雖然用的語言,使用的例證,撲麵而來一種“九十年代話語”,但討論的問題一點也不過時,甚至比現在一些人眼光高妙的多。而且,對文革的評論,對現代性的分析,也比較有深度。
評分這是張唯一讓我打5星的作品,因為問題意識難道,而且創傷記憶的話題值得深究。
評分喜歡其中的一些篇章,張誌揚,不好說,或者說不好。
評分書很有意思。雖然用的語言,使用的例證,撲麵而來一種“九十年代話語”,但討論的問題一點也不過時,甚至比現在一些人眼光高妙的多。而且,對文革的評論,對現代性的分析,也比較有深度。
評分需要重讀
創傷記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