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为:导言,第一章19世纪中国绅士之构成和特征的考察,第二章19世纪中国绅士的人数分析,第三章19世纪中国绅士的科举生涯,第四章对于19世纪中国绅士传记的数量分析。
此版本為張仲禮關於中國紳士研究的兩本書的合編本。上編為張關於19世紀中國紳士在社會中的作用的研究,囊括四個部分:19世紀中國紳士的構成與特征;19世紀中國紳士的人數;19世紀中國紳士的科舉生涯;19世紀中國紳士傳記的數量分析。閱讀上編,可以讓讀者基本明了作為一個群體...
评分这本书分析了所谓的上层绅士和下层绅士的构成及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其中,关于学额的讨论值得关注:清朝的学额制非常像现在这样,“学额与应试人数之间,或者学额与地区人口之间,并没有固定的比例”(p. 74);又,朝廷对客家人、棚民和少数民族有特殊学额。自太平天国之后,咸...
评分正好可以同费孝通的<中国士绅>配合看.费的书更加宏观,有历史纵深.而此书恰好可以补充费的书中言之未详的细节问题. 比如说,<中国士绅>中指出:中国人当官的目的,是靠为皇帝服务,从中获得保护自己,同时为自己和亲戚开后门的好处.当官就好像打了一针预防针,从此对皇帝随心所欲的暴...
评分张仲礼先生《中国士绅——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写于1950年代,一经问世,名满国内外学术界,成为研究中国士绅群体绕不过去的一部经典著作。西方海外汉学着力研究中国在帝制时期何以能维持长时段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超稳定”社会结构在近代是怎么发生剧...
评分某种程度上是由于通俗文化的渲染,普通人对清代政治和官吏的印象基本上是负面的,充满了腐败、无能、黑暗的空洞指责。然而如果横向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古代行政体系在大部分时间可说是相当高效的,以一支人数相对很小的官僚队伍就基本上井井有条地管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百姓...
重撸了一遍,没那么爱了
评分有清一代,举人平均年龄约30,进士平均年龄约35,绅士平均寿命约60。PS:何炳棣对本书有严厉的批评。
评分比老费那本虚头八脑的同名作品好太多,虽然有拼凑数据之嫌,但至少可以当做一个靠谱的估计,看完后对于当时士绅阶层的来源、功能及其内部分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到村子里去再也不会对举人、贡爷之类的头衔搞得束手无策了。
评分比老费那本虚头八脑的同名作品好太多,虽然有拼凑数据之嫌,但至少可以当做一个靠谱的估计,看完后对于当时士绅阶层的来源、功能及其内部分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到村子里去再也不会对举人、贡爷之类的头衔搞得束手无策了。
评分精英与现代中国11,课上讨论,关于P8绅士身份的获得以及绅士集团的构成图印象深刻。周锡瑞所写《中国地方精英与支配模式》(论文集)导论花了一定篇幅来介绍张的研究,关于士绅问题可结合费孝通、张仲礼、何炳棣的研究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