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 美国著名汉学家。1933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50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威尔逊CWoodraw Wilson)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哈佛大学。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师从费正清教授(John Fairbank)、史华慈教授(Benjanmin Schwartz)学习中国历史。1964年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的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代表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1990. 中译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99年出版,陈兼、刘昶译)、《现代中国的起源》(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2002. 目前未见汉译)等。
发表于2025-04-04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书的立意和金观涛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类似,都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社会和思想上植根于名流的官僚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能平安度过上层国家事务所经历的风暴时期”,金观涛称之为“中国超稳定结构”。但这一官僚制度结构在近代以来出...
评分图书标签: 孔飞力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近代史 社会史 中国历史 海外汉学 中国
19世纪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本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译本让我再次有了学好英语看原版的打算
评分忽略了西方秩序的影响,这一变量明显比太平天国和清朝加起来还要大,典型莫桑比亚山神史观。
评分团练是民国军阀割据的先声,它在事实上挽救了清政府,但同时也埋下了引爆王朝崩溃的信捻。本书对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很有裨益。
评分孔飞力的遣词造句(大概是翻译的关系)读起来总有种庄重的仪式感,却不削弱他论述的趣味。
评分前提:“近代”的划分标准应该来自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内部,而不是某一新出现的外部冲击。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来的内部结构,是绅士集团处于支配地位,并且提供内聚力, 以粘合和沟通上层与地方社会。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建立在这样的政治哲学之上。所以:“近代“的尺度应指上述社会结构的变化。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这种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何时、如何发生变化。结论:(1)直到1864年,中国的传统政治秩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2)但在太平军兴的过程中,一系列对未来影响甚大的变化已经开始。研究和写作方法:以“社会网络—村社组织”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钥匙。但孔在此方面所做的贡献似乎主要体现在世界观而非方法论上?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