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迴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後因急性腎損傷,迴傢療養。1979年後相繼有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等;散文集《我與地壇》等;以及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發錶。1998年腎衰竭緻尿毒癥,終至透析。之後,有隨筆集《病隙碎筆》、散文集《記憶與印象》等以及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齣版。2010齣版隨筆集《扶輪問路》和劇本與影評集《妄想電影》。2010年底去世。2012齣版未竟集《晝信基督夜信佛》。
《晝信基督夜信佛》內容簡介: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瞭(我)如何在場、如何活齣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傢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麵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瞭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發表於2025-02-07
晝信基督夜信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通篇下來,是關於存在與否的種種假設猜想。作者翻來覆去,無非是想得到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理論,以求安慰。 人人都在生死存亡間掙紮。而這一命題對於史來說更為迫切(因為其身體緣故)。其實他一早就給瞭自己答案。與其說是答案,不如說是一開始就有的願望——存在的永恒性。為瞭...
評分《給小水的三封信》1.孤獨不好,孤獨意味著自我封閉與滿足。孤獨感卻非壞事,他意味著希望敞開與溝通,是嚮往他者的動能。/過程重於目的。當然,目的不可沒有,但真正的目的在於人自身的完善。而完善,惟可於過程中求得。2.恐懼源於孤獨。人為個體,恐懼源於外在。謙卑者重內在...
評分1. 人的迷茫,根本在兩件事上:一曰生,或生的意義;二曰死,或死的後果。倘其不錯,那麼依我看,基督教會的初衷是如何麵對生,而佛傢智慧的側重是怎樣看待死。 2. 曆史並不隨某一肉身之死而結束。但曆史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進步、繁榮、公正?那隻能是階段性的安慰,其後,同...
評分用生命在寫作的人,能看見人性的脆弱,也能看見人性的堅強,他的筆下寫的是事實訴說的卻是希望,他的感悟蒼深有度,會讓人一遍遍的迴想,思考,蟄伏在心間最細微的情緒會在思索中慢慢被發現,我們為什麼需要信仰,該如何對待信仰,那麼多種類的信仰總是會教固化思想的人迷失在...
圖書標籤: 史鐵生 隨筆 哲學 散文 中國文學 遺作 中國當代文學 中國
看到這個標題,你會問為什麼嗎?若是肯定的答案,那你就該看看這本書
評分因為封底被吸引
評分: I217.02/5082-6
評分關於生死,你可以問史鐵生。
評分關於生死,你可以問史鐵生。
晝信基督夜信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