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爾剋於1912年在亞德裏亞海濱的杜伊諾城堡動筆寫《杜伊諾哀歌)),1922年完成於瑞士的慕佐城堡(Muzot),曆時十年。這部作品以十首哀歌組成,與《緻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構成裏爾剋的思想結晶,讓人入迷地呈現齣對現代世界中個體生存的意義根據的睏惑。哲人如海德格爾從裏爾剋的詩作中看到形而上學的現代性問題,神學傢則從中看到基督神學的現代性問題―天主教神學傢巴爾塔薩(HansUhr von Balthasar)說過,裏爾剋的詩作浸透著經過轉換的傳統神學母題。
選編這個集子旨在為深入理解裏爾剋詩作中的神學思想提供最基本的文獻:除《杜伊諾哀歌》和《緻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的譯文外,勒塞的“裏爾剋的宗教觀”提供瞭對裏爾剋神學思想的一個全麵的、批判性的分析,文中提供的一些裏爾剋日記和書信中的宗教思想材料十分難得,宜作導論研讀。瓜爾蒂尼一文係他解讀《杜伊諾哀歌》一書中的第二章,“天使”概念是裏爾剋神學思想中的一個決定性要素,瓜爾蒂尼的分析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裏爾剋的詩作。
發表於2025-02-05
《杜伊諾哀歌》中的天使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一旦他的生活順服於當下的情景,對我們這些居於塵世的人來說,這種順服在多大的意義上可以歸之於我們期待的良好的歸宿,我們已用自己的行為闡述瞭這一點。基於肉體的人本身,決定瞭肉體需要滿足於它的那些事物。而精神幾乎全部以此種滿足決定瞭它的態度——事實上,...
評分 評分一旦他的生活順服於當下的情景,對我們這些居於塵世的人來說,這種順服在多大的意義上可以歸之於我們期待的良好的歸宿,我們已用自己的行為闡述瞭這一點。基於肉體的人本身,決定瞭肉體需要滿足於它的那些事物。而精神幾乎全部以此種滿足決定瞭它的態度——事實上,...
評分<杜伊諾的哀歌>篇幅不長,讀來雖有若乾句子精彩之極,鏗鏘有力,然終究是一片茫然大霧,多有隱晦.遂於詩歌不論,僅摘其後麵的兩篇論文中若乾研究結論,供人發聵. [宗教觀] 裏爾剋朋友聲稱他絕對不是一個基督教徒,而且絕對不是一個篤信基督的人...將他套入一個明確無矛盾的公...
評分那肉體的 最初的故鄉再也迴不去瞭 多少人隔著子宮 並不認識這個名字:父親 那塊紅色溫暖的源頭 眾多靈氣和欲望在此匯集 隻有搏動的一顆: 如同小小的太陽 照耀母親的乳房與父親的愛情 可曾有天使俯身親吻? 那一麵透明的臉頰脈絡清晰仿佛預言 卻又隱沒在繈褓之中 無人識得 人...
圖書標籤: 裏爾剋 詩歌 德國 神學 杜伊諾哀歌中的天使 詩 哲學 文學
一直想重讀。無法釋懷,無以言喻。
評分我筆記都交瞭不是.....
評分如果從時間之外的超感性來看,裏爾剋與馬拉美相似,他們熟悉“當我們感覺時,我們也同時消散”,緻力於將不可見中令人戰栗的感覺轉化為可見,即將倏忽即逝的精神引入到詩句中來。但後者隻寫超感性層麵對時間流逝的感應,他激活和組織句子搭建那個瞬間顯現的空間,讓讀者感應到這一廟宇的存在,而裏爾剋則在追問這座內心廟宇的奧秘。追尋前,他是“被保護者”,母親為他擋住陌生世界,讓他安然無恙,直到探尋開啓,他纔像“新生者被捲入內心事件,捲須不斷蔓延,體內的原始森林,告彆他的心,脫離自己的根”,“人們輕柔地斷離塵世,就像平和地脫離母親的乳房”,此後便惶然地麵對自己心靈的帷幕,獨自承受此在世界的沉重。可詩人並未就此成為厭棄此岸的人,他敞開內在,在人的易逝本質上於哀歌中提齣,人的使命是轉化,將不可見不可言說的化入我們之中。
評分果然林剋的哀歌譯文順暢很多,至少把每個字湊在一起,知道在講什麼。至於俄耳甫斯,或許因為先入為主吧,個人更喜歡錢春綺先生的譯本。另,這書的裝幀怎麼會這麼差,剛打開就分成兩半,敢情用的是上個世紀的膠啊,憤怒。
評分喜歡
《杜伊諾哀歌》中的天使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